青海南部治多―杂多一带二叠纪蜓类化石丰富,可与华南地区很好地对比。早、中二叠世强烈的火山喷发造就了该区特有的海底火山-沉积地貌,蜓类动物组合衍生出多样化的生态类型,埋藏类型也复杂多变。拟通过从蜓类动物组合的研究入手,以生物群―火山作用―沉积作用为主线,系统研究青海南部生态、沉积、火山和环境事件等相关作用因子的耦合关系和演变历程,建立该区火山-沉积格架下的蜓类动物群序列,研究二叠系火山活动对蜓类动物群空间展布和演化的制约性,探索生物群对火山事件的响应关系,并进一步揭示研究区所在的昌都地块在二叠纪时期的沉积古地理格局和大地构造属性。
Permian;Fusulinid;volcanical rock;Tibetan plateau;Tethys
二叠纪是青藏高原东特提斯构造域地质演化的重要阶段,一个非常突出的地质事件是泛裂谷化达到鼎盛,火山活动十分强烈,在火山活动间歇期沉积厚层碳酸盐岩,产丰富的蜓类化石。本次研究以青海南部二叠纪火山岩系中的蜓类为重点,系统研究33属150余种(包括新种4个),建立自早二叠世紫松阶Pseudoschwagerina uddeni - Sphaeroschwagerina sphaerica带至晚二叠世长兴阶Gallowayinella meitienensis - Palaeofusulina sinensis带的9个蜓类化石带,重新厘定完善了青海南部火山-沉积格架下的岩石地层序列;划分了火山-沉积格架下的2种埋藏类型3种生态类型(台地相型、洼地相型和陆棚相型)的蜓类组合,提出蜓类最适宜的生态环境—火山岛之上中等能量、清水、畅通性好的台地相,强动力环境或畅通性差、低能环境均对蜓类不利,即使有蜓类的存在也表现为属种的单调;研究蜓类组合分布格局与火山-沉积的响应关系,火山岛不同部位出现3种不同的生物组合(台地相Misellina-Schwagerina组合、异地Pseudofusulina-Schwagerina组合、洼地相Parafusulina组合)是由于蜓类动物群受不同的沉积环境分异引起,火山岛之上碳酸盐岩台地建造早期蜓类属种组成、丰度最高,向上至台地边缘浅滩、生物礁相及局限台地相则不发育;探讨了古海洋生产力与蜓类丰度的关系,早二叠世火山活动强烈,古生产力总体较低,Ba, P, Fe含量波动不大,蜓类较繁盛,早二叠世晚期古生产力总体较高,Ba, P, Fe值波动较大,蜓类较少,中二叠世火山活动弱,古生产力稳定且Ba, P, Fe值最低,蜓类繁盛。蜓类的丰度主要与沉积物中TiO2、Pb呈弱的正相关;确定晚古生代昌都地块古生物地理区系属特提斯大区华夏特提斯区华南亚区,属于华夏陆块群或扬子板块的一个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