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隐球菌体内研究结果表明,该致病真菌是一兼性的细胞内致病病原菌,能在吞噬细胞内寄生是其重要的致病机制。本课题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寄生在吞噬细胞内的有荚膜新生隐球菌细胞壁上的蛋白质全景,蛋白质表达特异性,通过蛋白库搜索发现与其寄生有关的已知和未知的蛋白质,随后建立新生隐球菌感染的动物模型,利用Western杂交技术,分析可能与免疫保护有关的蛋白质。本课题从蛋白质组的角度研究新生隐球菌在巨噬细胞内寄生的机制,有助于认识该微生物的致病机理,包括对其休眠和持续感染机制的认识,同时也有利于研究宿主有效防御反应,对今后疫苗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因此本课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对新生隐球菌和巨噬细胞(鼠N9小胶质细胞)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新生隐球菌和鼠小胶质细胞相互作用后,二者蛋白的变化涉及到小胶质细胞的糖代谢、细胞骨架、信号传导、金属和微量元素的变化以及新生隐球菌的线粒体功能、核酸修复和毒性因子的改变。变化的蛋白有其中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 AR)可能和临床上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恶性高颅压有关。Flavohemoprotein可能是新生隐球菌的一新毒性因子,可以保护自己被吞噬细胞吞噬后不受杀伤在吞噬,DNA-damage inducible protein DIN7 提示了新生隐球菌被吞噬后其DNA受到损伤。无荚膜隐球菌可以诱导小胶质细胞凋亡,证实除荚膜外隐球菌其它的毒性因子在诱导小胶质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了作用,从而起到抗小胶质细胞吞噬作用。结果证实,新生隐球菌在和吞噬细胞作用中,新生隐球菌和吞噬细胞相互影响,这有助于我们在分子水平理解隐球菌脑膜炎的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