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随着人口增长、经济转型等人文因素的综合影响,经济发达地区的城乡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日趋严重。与此同时,废弃地的数量却在迅速增加,不仅加剧了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还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环境危害,并因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废弃地的防治与利用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尝试运用各种方法探究废弃地的类型、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本文拟基于多主体分析方法,开展废弃地防治与土地利用规划耦合的研究。主要内容界定废弃地概念的基础上,建立废弃地的分类体系;引入多主体的概念模型,分析废弃地形成的微观主体行为以及行为交互作用;运用IAC框架分析方法,建立废弃地形成主体防治行为的响应体系,提出废弃地防治与土地利用空间规划耦合的最佳途径。为我国废弃地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wasteland;formation mechanism;multi-agent method;agent behavior;prevention and revonation behavior
伴随着社会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废弃地的数量迅速增加,不仅浪费了紧缺的土地资源,加剧供需矛盾,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环境危害,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研究从废弃地概念界定入手,对其分类、形成机理、防治行为以及与土地利用的耦合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以徐州矿区——大吴镇和经济发达地区——苏州高新区两个典型区域作为实证区域。旨在通过本研究为我国废弃地的恢复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同时为我国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增加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其研究主要内容和结果包括(1)建立分类体系在对废弃地概念内涵梳理界定的基础上,应用景观生态的分类方法,将废弃地划分为2个一级类、5个二级类及17个三级类;(2)废弃地形成机理①宏观机理在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宏观背景下,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以及人文因素共同推动废弃地的形成;②微观机理在农户、企业和政府三类主体相互影响、交互作用下推动废弃地的形成,并构建废弃地形成的多主体概念模型;(3)废弃地防治行为响应分析从农户、企业和政府三个主体对废弃地防治的响应行为进行了分析,并通过Logsi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防治行为响应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废弃地防治与土地利用耦合的途径,即参与式规划;(4)实证研究①大吴镇的废弃地分为4个二级类,8个三级类;而高新区的废弃地分为3个二级类和6个三级类;②矿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废弃地的形成主要受经济因素的驱动,同时还受社会人文因素的影响。微观层面,大吴镇的农户生产行为主要受矿区生产和农业比较收益高低的影响,农户的建房、搬迁以及从业方式等行为影响着闲置房屋的形成。而经济发达地区的闲置房屋,主要由农户的建房行为引起;矿区企业的生产和搬迁行为引起塌陷、污染及闲置废弃地形成,而经济发达地区主要是企业的占地行为引起闲置废弃地,其生产和搬迁行为对闲置废弃地形成的影响较弱。政府行为在两个区都表现为由用地政策行为与建设行为引起闲置地和闲置房屋;③大吴镇废弃地防治的农户行为响应与耕地面积、农作物投入成本及人均农业收入相关,且人均收入对其影响最大;而通安镇废弃地整治的农户响应行为受人均收入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农户平均受教育年限和耕地面积,距集镇的距离对其影响最小;政府的防治行为响应主要体现在直接整治和间接政策影响两个方面;④基于理论和实证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措施以促进废弃地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