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抗性基因的发掘及其抗性遗传机理研究
  • 项目名称: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抗性基因的发掘及其抗性遗传机理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0971815
  • 申请代码:C130404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智海剑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本项目利用抗与抗杂交后代的分离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方法,寻找在中美之间形成"一因一效"和"一因多效"两种遗传方式的原因,明确同一大豆种质材料对SMV多个株系的抗性究竟是同一个基因位点或紧密连锁(难重组)的多个基因,还是同处一个连锁群有一定距离的不同连锁基因,甚至处于不同连锁群上的多个独立基因。此外,为拓宽大豆抗性育种的遗传基础,项目组前期对我国大豆核心种质材料进行了抗性筛选,初步发现一携带新抗性基因的野生大豆材料,本项目将进一步明确该野生种质材料的抗性遗传方式,阐明该抗性基因与以往鉴定的抗性基因的等位性关系,利用SSR、SNP标记开展对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和精细定位,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抗性基因的克隆奠定基础,拓宽抗SMV育种的遗传基础。另外,利用优质抗源齐黄1号及其衍生的100多个大豆品种进行抗性遗传方式及抗性基因传递途径的研究,为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结论摘要:

项目按照原计划实施,没有进行内容和考核指标的调整,项目实施3年,超额完成计划指标。  对1468个国家大豆区域试验和江苏、山东等7个省市大豆区域试验参试大豆品种,针对4个SMV流行株系进行抗病性鉴定,筛选出中作J8023、中黄45等高抗种质。对我国大豆核心种质中的93份野生大豆资源,99份栽培大豆品种进行了抗性鉴定,发现樟潭大青豆等抗4个株系。  利用多抗材料PI96983,针对4个SMV株系,研究了抗性由单显性基因控制,对SC3、SC6和SC17 3个株系的抗性基因位于1128和1136之间,该区间约345kb,由于3个株系的抗性共分离,且定位又在一个很小区间,因此,推测可能是一个位点。而对SC7的抗性基因位于1140和1155之间,该区间约381kb。研究认为,大豆对SMV的抗性既有一个基因抗几个株系,也有一个基因只抗一个株系的两种情况。  发现野生大豆材料ZYD03715对SC13株系的抗性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该基因被定位于大豆的B2连锁群上。与2个标记Satt083,Satt416紧密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0.9cM、4.1cM。  齐黄1号衍生的90个品种(系)中对株系SC3表现抗性的品种(系)共有42个,对株系SC7表现抗性的品种有33个。在收集到的齐黄1号衍生的对SC3表现抗病的36个品种中,有19个品种的抗性基因来自齐黄1号。  对大豆花叶病毒主要流行株系SC4、SC8、SC14等株系的抗性基因开展了精细定位,抗性基因RSC4定位在大豆的14号染色体上的SSR标记BARCSOYSSR_14_1413和BARCSOYSSR_14_1416之间,物理距离110 kb。抗性基因RSC8精细定位在大豆2号ZL-42和ZL-52之间,物理距离约为40kb。RSC14定位在MY525和MY750之间,区间物理距离616 kb。  对精细定位区段的抗病候选基因在SMV诱导下,进行了RT-PCR表达分析,发现一些基因可能与对SMV抗性相关,后续研究正在进行。  项目共发表研究论文 21篇,其中SCI论文 7篇,国内核心期刊 6 篇,申报专利 1 项,筛选优异抗性种质14份,育成抗病品种 3 个,培养博士研究生 5 个,硕士研究生 8 个。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2
  • 6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 会议论文 6 获奖 1
期刊论文 33 会议论文 1
智海剑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