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将个体生态学、行为生态学、营养生态学相结合,对松嫩平原上的扎龙保护区和三江平原上的挠力河流域的自然保护区的繁殖丹顶鹤与同域分布的白枕鹤的生境选择机制、繁殖空间生态位、繁殖期营养生态位进行研究。主要包括运用野生动物生态学研究中国际上通用的调查方法、先进的3S技术、卫星跟踪技术和营养学分析方法从不同空间尺度和不同繁殖区域对濒危鸟种丹顶鹤与白枕鹤不同繁殖生境条件下共存的差异性和生态位的重叠与分离关系进行研究。针对不同空间尺度下二者的生境选择机制、不同区域二者的繁殖空间生态位与繁殖期营养生态位的研究,揭示种间和种内不同区域内的繁殖生态位的重叠与分离指数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能为丹顶鹤与白枕鹤及其赖以生存的繁殖资源的有效保护与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也能为其他相似的同域分布的水鸟尤其是濒危鸟种提供保护借鉴。
Red-crowned crane;White-naped crane;coexistence mechanisms;Songnen Plain;Three River Plain
2002-2010年,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进行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扎龙湿地注水恢复初期丹顶鹤的生态适应对策的研究”和“扎龙湿地注水恢复期鸟类群落结构的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东北湿地丹顶鹤繁殖期栖息地选择机制与栖息地质量评价”、国家十一五林业科技支撑计划“典型水禽迁徙规律与自然保护区体系构建技术研究”等项目的研究,期间对该区域内丹顶鹤的繁殖种群、繁殖行为、栖息地等内容进行了研究分析,同时也对白枕鹤进行了关注。直观的种群数据显示出松嫩平原与三江平原的繁殖种群存有区别,前者是丹顶鹤种群数量多白枕鹤种群数量少,后者恰恰相反;相关的历史文献和野外监测也支持了这种现象。近年来,濒危丹顶鹤大陆种群东西群体数量极不稳定,西线群体以每年50-150的速度从1100余只降到不足500只,而东线群体却稳步剧增。这种极不稳定的动态现象存在极大隐患,与其伴存的白枕鹤是否会受到影响。带着这种疑问,2011-2013年对中国大陆不同地理区域即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区域内二者的共存从空间选择、繁殖行为、营养选择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辅以2002-2010年间课题组的前期数据。研究表明不同地理分布区域内,(1)相伴繁殖的丹顶鹤与白枕鹤群体间不同空间尺度内的生境选择存在不同程度的分离现象,繁殖期各个行为时间段(求偶期、孵化期、育雏期)的小尺度空间选择利用方面(栖息地类型、环境因子、栖息地选择、营巢空间、巢特征等)均表现出分离现象,个别时间段(求偶期、孵化期)二者表现出互补式的选择现象。(2)相伴繁殖的丹顶鹤与白枕鹤群体间繁殖行为生态位分离现象不明显,仅峰期方面存在一定的种间差异。(3)相伴繁殖的丹顶鹤与白枕鹤群体间营养生态位存在不同程度的分离现象,表现在繁殖期各个行为时间段(求偶期、孵化期、育雏期)的营养方面(食物组成、营养成分、营养选择等);松嫩平原扎龙保护区相伴繁殖丹顶鹤与白枕鹤繁殖期不同时间段内营养生态位区别于三江平原七星河保护区,存有地理差异和时间段差异。(4)进一步分析,在不同空间尺度、小尺度空间选择、繁殖行为生态位、繁殖营养生态位方面体现出的生态位分离、原始协作、共栖(偏利共生)是不同地理区域内丹顶鹤与白枕鹤繁殖期共存的主要机制和关键机制。研究结果丰富了鸟类共存理论,也为鹤类及其湿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