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瓜果斑病是新疆哈密瓜生产中新发生并流行开来的一种毁灭性细菌性病害。是我国重大对内对外检疫性植物病害,也是世界性检疫性病害。其具有发病快、防治难、为害重等特点,常造成果实腐烂,导致减产,给瓜农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成为了全球瓜生产中巨大的威胁。有效防治该病倍受人们关注。本项目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综合运用经典植物病理学研究技术,结合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仪器分析的理论和技术,系统研究酵母菌、病原菌和寄主间互作关系,重点研究酵母菌株0732-1所代谢的抑细菌物质的分离、纯化和属性分析以及抑菌物质与病原菌间的抗生作用机制;探讨酵母菌株0732-1与细菌群体感应系统间的关系;阐明酵母菌与哈密瓜植株体间的互作关系,验证其是否具有诱导寄主抗性的作用。以期全面揭示酵母菌的抑细菌机理,为安全有效防治哈密瓜果斑病提供一条生物防治途径。同时为促进地方特色名优果品的有机产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bacterial fruit blotch;biological control;Pichia anomala;antibacterial substance;mechanism of action
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由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Aac)引起,具有发病快、危害广、损失重,防治难等特点,一旦发生,往往给哈密瓜的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引起瓜产区农业经济巨大损失。是国内重大对内对外检疫性植物病害。本项目通过拮抗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的酵母菌株Pichia anomala 0732-1发酵液中抑细菌物质属性分析,生防类型的测定及生防效果对Pichia anomala 0732-1的生防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anomala 0732-1具有抗生作用和诱导寄主抗性的生防机制,不具有促生作用。P.anomala 0732-1能产生一类对热、酸、紫外线不敏感,非蛋白酸性物质(Antibacterial substances, ABS)。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和有机溶剂萃取不能从发酵液中分离出ABS。利用蒸馏法可以得到部分ABS。同时,发酵体系中最适碳源为果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初始pH值为9.0;装样量为80 ml(250 ml三角瓶);接种量为10%;温度20℃;培养96 h后,发酵液中的ABS抑菌活性达到最大。P.anomala 0732-1 抑菌谱较广。用P.anomala 0732-1发酵液处理带菌哈密瓜种子,能显著降低Aac对哈密瓜幼苗的侵染。在田间试验中,P.anomala 0732-1易定殖于哈密瓜叶片和果实表面上。P.anomala 0732-1发酵液(1×107cfu/ml或1×109cfu/ml)能有效降低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