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超声作用下聚合物共混物注塑成型中融合缝形态结构演变
  • 项目名称:超声作用下聚合物共混物注塑成型中融合缝形态结构演变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20174025
  • 申请代码:B0407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2-01-01-2002-12-01
  • 项目负责人:郭少云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四川大学
  • 批准年度:2001
中文摘要:

注射成型中两熔体流汇合时形成的熔合缝会使制品的力学性能大幅度降低,研究注射成型中融合缝形态结构的演变与控制以及提高融合缝强度的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年内,设计并加工了带有融合缝的双口注射模具和5个频率的超声装置, 并将超声装置引入到该模具中。对有融合缝和无融合缝的PS,PMMA及PS/PMMA共混物注射样品的力学强度以及共混物的组成、融合缝形态结构和成型温度对融合缝强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共混物的组成对融合缝形态结构及其强度具有明显影响,当PMMA为连续相时,PS分散相的粘度小于基体的粘度,注射成型过程中PS相沿融合缝取向并富集在融合缝边缘而不能扩散到融合缝内部,致使融合缝的强度大幅度降低。根据Flory-Huggins格子理论和熔体分子扩散理论发展了预测共混物融合缝强度的理论模型,并应用于计算共混物的融合缝强度,发现PS,PMMA,PS/PMMA(80/20,70/30)的融合缝强度与模型的计算结果很吻合,但PS/PMMA(20/80,30/70)的融合缝强度明显低于模型的计算值。初步研究了超声振动对PP及其复合物注射样品融合缝强度的影响,取得了一些积极结果,深入研究工作尚在进行。

结论摘要:

用与类地行星原始成分相近的球粒陨石为初始物料,在高温超高压下进行多项熔融实验,模拟类地行星早期核、幔、壳的分异演化及玄武岩浆的形成过程。建立对地球和类地行星层圈构造形成演化模式,为地球和类地行星的比较研究及探计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历史提供实验依据。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2 会议论文 7 获奖 3 著作 1
期刊论文 26 会议论文 4 获奖 2
期刊论文 9 会议论文 4
郭少云的项目
期刊论文 35 会议论文 35 专利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