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流场下外加粒子对不相容共混物分散相形态演变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 项目名称:流场下外加粒子对不相容共混物分散相形态演变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51003062
  • 申请代码:E0307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黄亚江
  • 负责人职称:副教授
  • 依托单位:四川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利用无机粒子改性不相容高分子共混物是实现材料微观结构调控与性能优化有效途径。本项目以考察外加无机粒子对不相容高分子共混物分散相在简单流场下的变形、松弛、凝聚和破碎等微观结构动力学的影响为目标,采用在线剪切可视化系统与流变技术相结合的手段,辅以离线表征技术,揭示粒子的选择性分布及含量、剪切速率及剪切历史对组分界面性质和粘弹性质等因素的改变在其中的相对作用,建立其实时演变规律及流变学性质的特征关联,为深入理解无机粒子在制备低成本、高性能化高分子共混材料方面的作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结论摘要:

在最近10余年,利用无机粒子来填充多组分高分子材料已经成为了制备低成本、高性能、功能化高分子材料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这类体系在微观结构上的复杂性和在有效研究手段上的缺乏,目前学术界对利用粒子实现共混物相结构调控的微观机理和材料性能优化的关键目标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分歧和争论。 本项目利用光学-剪切可视化技术、动态流变等在线研究手段,系统研究了不同特性的SiO2纳米粒子对PA6/PS、PIB/PDMS、PS/PMMA、PBT/PS等高分子共混物模型体系粘弹特性、界面性质及结晶行为等性质的改变对共混体系在静态及流场条件下微观结构形成机理、演变及流变行为的规律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共混复合体系的形态演变和流变响应与SiO2粒子含量和表面化学性质密切相关。在线模型实验表明,SiO2纳米粒子对体系粘弹的增强和界面张力的降低可抑制分散相的粗化和断裂等动力学过程、提高体系在退火及剪切流场下的结构稳定性,其相对贡献与SiO2纳米粒子的含量密切相关;在流场条件下,疏水性粒子抑制分散相凝聚而亲水性粒子主要抑制分散相破碎,两者都可以扩大共混物的形态迟滞区。该结果对于在较宽的剪切范围内制备形态稳定均一的共混材料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发现纳米粒子加入到结晶性微纤中以后可以通过诱发异相结晶,抑制分散相由于界面松弛而导致的破碎现象和在流场下由于异相结晶而导致的节状不稳定结构。这种新的粒子稳定形态机理于通过常规手段制备具有较高力学性质的原位复合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外,我们还发现具有特定表面性质的SiO2纳米粒子可以调控动力学不对称性的PS/PVME共混体系相结构,诱导快慢组分的动力学发生反转,使体系相分离结构从具有相反转特征的粘弹相分离网络转变为海岛结构,为利用无机粒子控制高分子共混物的相行为及结构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本项目整体进展顺利,发展了基于光学-剪切和在线流变技术的实时结构演变表征方法并成功将其用于模型化体系的研究,获得了无机纳米粒子作用下共混复合体系微观结构的形成机理和动力学过程的认识,初步阐明了其结构演变动力学与实时流变行为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成果可为具有预想微观结构及宏观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制备提供可靠的理论指导和实验依据。本项目共发表论文22篇(其中SCI检索论文13篇,会议论文4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项,协助培养研究生9人(其中毕业6人,在读3人)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20
  • 0
  • 0
  • 0
  • 0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25 会议论文 23 获奖 11 专利 1 著作 2
期刊论文 6 会议论文 2 获奖 2 专利 1
期刊论文 4 会议论文 7 著作 1
期刊论文 16 会议论文 2 著作 3
黄亚江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