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主动脉瘤手术引起的脊髓缺血性损伤是临床上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0%,严重者可导致截瘫,成为制约此类手术的一大难题。缺血预处理(IPC)对脊髓缺血损伤保护作用的证实,为脊髓缺血损伤的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但由于IPC在临床使用中的不可操作性,使其应用于临床无法实现。在心脏缺血损伤中被首先证实的"远程预处理" (Remote preconditioning,RPC)现象,为解决IPC临床可操作性的难题带来了希望。研究RPC对脊髓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临床难题。本研究选用双下肢缺血预处理模型诱导脊髓缺血耐受,并对其最佳预处理方案进行筛选,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同时应用多种新技术手段(微透析、多重免疫荧光标记、western blot等),系统对RPC诱导脊髓缺血耐受的通路和分子机制及其经典IPC机制的异同进行研究,完整阐释这一现象的分子机制,为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脊髓缺血损伤一直是外科大血管手术的严重并发症,极大的制约着外科的发展,寻找有效的缺血保护措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远程预处理由于其具有的临床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有望成为未来应用于临床的保护措施。本课题在基金资助下,对远程预处理诱导脊髓及脑缺血耐受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证实1)下肢远程预处理(RPC)可诱导脊髓及脑缺血耐受,产生保护效应;2)RPC可引起热休克蛋白90(HSP90)的表达变化,这可能是RPC诱导的脊髓缺血耐受机制之一;3)神经通路在RPC诱导脊髓缺血耐受中不是主要作用通路;4)RPC可通过上调机体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诱导脊髓缺血耐受;5)RPC诱导脑缺血耐受具有明确的时间窗效应,其保护效应主要集中出现于RPC后1 h、2 h、24h;6)利用拮抗剂,证实线粒体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在RPC诱导大鼠脑缺血耐受中起着重要作用;7)临床应用研究初步发现,RPC在临床可对心肌缺血产生保护作用。通过上述研究,从实验研究的角度证实了RPC可诱导脊髓及脑缺血耐受,同时初步阐明了RPC诱导缺血耐受的机制,为今后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