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正常前列腺和增生前列腺组织雄激素受体结合位点差异及其相关调控机制研究
  • 项目名称:正常前列腺和增生前列腺组织雄激素受体结合位点差异及其相关调控机制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81170697
  • 申请代码:H051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王翔
  • 依托单位:复旦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病,前列腺的生长发育与雄激素密切相关。雄激素通过其受体发挥作用,雄激素受体(AR)作为一种转录因子对BPH发生起重要作用。AR结合位点是指雄激素与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核内,结合在DNA上的一段特异性序列。前期工作中,我们利用ChIP-seq方法,发现前列腺增生细胞的AR结合位点存在显著性改变。本课题拟进一步比较正常前列腺和BPH组织中AR结合位点差异,分析AR结合位点中遗传多态性与BPH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同时利用RNA-seq技术进行转录组解析,发现与BPH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筛选BPH相关基因中SNP,进行大样本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本项目通过对BPH组织中AR结合位点和转录组两个层次分析研究,从雄激素受体分布、基因表达水平、遗传多态性多角度探索与BPH发生相关的分子调控机制;并在大样本人群中进行BPH遗传流行病研究,为BPH早期临床干预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结论摘要: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病,前列腺的生长发育与雄激素及其受体密切相关。雄激素受体(AR)是一种细胞核内受体,其与雄激素结合后作为一种转录因子对BPH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AR结合位点是指雄激素与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核内,雄激素-受体二聚体与之结合的一段DNA序列。我们利用chip-seq方法,对13对前列腺组织进行了实验,发现前列腺增生组织的AR结合位点与正常前列腺比较存在一定差异。并进一步比较非疾病前列腺和增生前列腺组织AR结合位点差异,分析了AR结合位点与BPH的关系,并对增生前列腺组织的AR结合位点进行分型,同时对转录组以及AR结合位点相关的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通过对前列腺组织AR结合位点和H3K4me3结合位点的变化两个层次的分析研究,探究了雄激素受体DNA结合位点的变化及其进一步影响转录组的变化与BPH发生及其增生程度的关系,从雄激素受体后水平探索BPH发生、发展的调控机制。根据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了两种假说a)随着年龄的改变,AR的结合位点的确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了疾病的发生;b)由于个体差异,AR的结合位点本身就有所不同,故BPH的患者存在着易感人群。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4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王翔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