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马氏珠母贝贝壳珍珠质颜色和珍珠颜色数量遗传学效应分析
  • 项目名称:马氏珠母贝贝壳珍珠质颜色和珍珠颜色数量遗传学效应分析
  •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30960295
  • 申请代码:C1902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王爱民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海南大学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珍珠的颜色是海水珍珠质量的重要指标。在人工育珠过程中,细胞小片贝(供体)的外套膜细胞小片植入育珠母贝(受体)后包裹珠核分泌珍珠质形成珍珠,因此,细胞小片贝贝壳珍珠质的颜色决定了珍珠的颜色。通过育种技术改变细胞小片贝贝壳珍珠质颜色是改良珍珠颜色的重要手段。本项目利用马氏珠母贝三亚品系和印度品系,开展双列杂交,采用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数量性状的发育遗传模型及统计方法(1)分析在不同养殖条件下,不同的生长阶段双列杂交四组子代贝壳珍珠质颜色的发育遗传规律,估算遗传主效应、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遗传率以及育种效应值和杂种优势值等,提出提高细胞小片贝贝壳珍珠质颜色(银白色)的育种方式;(2)采用双列杂交四组子代作为细胞小片贝提供细胞小片开展插核育珠试验,从珍珠颜色的遗传主效应、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等分析贝壳珍珠质颜色对珍珠颜色的影响,阐明细胞小片贝提供细胞小片能够生产优质珍珠的最佳时间。

结论摘要:

珍珠的颜色是海水珍珠质量的重要指标。在人工育珠过程中,细胞小片贝(供体)的外套膜细胞小片植入育珠母贝(受体)后包裹珠核分泌珍珠质形成珍珠,因此,细胞小片贝贝壳珍珠质的颜色决定了珍珠的颜色。通过育种技术改变细胞小片贝贝壳珍珠质颜色是改良珍珠颜色的重要手段。本项目利用马氏珠母贝三亚品系和印度品系,开展双列杂交开展了以下工作(1)构建了育种体系,形成SS(三亚种群♀×三亚种群♂),II(印度种群♀×印度种群♂子代), SI(三亚种群♀×印度种群♂)和IS(印度种群♀×三亚种群♂)四组系列,其中SI(三亚种群♀×印度种群♂)杂交子代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以此基础培育出我国第一个马氏珠母贝“海优1号”,开始在生产上应用;(2)分析马氏珠母贝生长杂种优势与遗传变异。SI在壳高、壳长、绞合线长和壳重上的杂种优势较IS高, 差异极显著(P<0.01), 而IS在壳宽上的杂种优势较SI高, 差异极显著(P<0.01)。杂交增加了杂交子代的杂合度和遗传多样性, 杂种优势与杂合度和遗传多样性增加直接相关;(3)研究环境对马氏珠母贝贝壳珍珠质颜色作用发现,不同海域养殖SI的贝壳珍珠质颜色显示了不同的特征,其中广西北海、广西防城和海南黎安这三组贝壳珍珠质颜色较为接近,品质好,而广东流沙与这三个地区的色差较大,品种差;(4)通过对马氏珠母贝供体贝和受体贝对养殖珍珠颜色作用的研究发现,珍珠的颜色与供体贝珍珠质颜色呈显著的正相关(r=0.1-0.22,p=0.00),与受体贝珍珠质的颜色无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直接证明了供体贝贝壳珍珠质的颜色决定了所产珍珠的颜色;(5)研究马氏珠母贝贝壳珍珠质颜色遗传效应表明,养殖早期马氏珠母贝贝壳珍珠质颜色L值可通过杂交获得改善,而选择则无法改善;养殖后期马氏珠母贝贝壳珍珠质颜色L值可通过选择获得改善,也可以通过杂交改善;由于机误方差分量占总变异比例呈显著水平,贝壳珍珠质颜色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6)对马氏珠母贝珍珠颜色遗传效应分析表明,珍珠颜色L值可通过杂交获得改善,而选择则无法改善。由于机误方差分量占总变异比例呈显著水平,此性状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总之,本项目在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为培育新品种提供了理论支撑。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5
  • 4
  • 0
  • 0
  • 1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0 会议论文 4
王爱民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