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填埋极低放废物中核素的微生物固定
  • 项目名称:填埋极低放废物中核素的微生物固定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11075134
  • 申请代码:A050507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陈晓明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极低水平放射性废物是放射性水平很低,但略高于豁免/清洁解控水平的废物。如何有效防止核素或有毒化学元素可能发生的迁移和影响,是极低放废物填埋工作面临的严峻问题。本项目提出利用微生物进行极低放填埋废物中的放射性核素及重金属的原位固定,以降低其溶解性、迁移性及生物毒性。以对高价位核素和重金属有还原和胶结作用的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微生物的筛选、驯化和培养,获得高效菌株;考察各种因素对微生物固定核素的影响,得到不同处理环境的微生物固定核素的适用方案;采用双向电泳、RT-PCR、基因敲除等技术探讨一些关键基因在核素固定中的作用;同时考察填埋环境土著微生物对固定后核素的再氧化及分解作用。初步获得微生物固定极低放填埋废物核素的可行性、固定作用机理及适用范围。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也可进一步应用于中低放废物及铀尾矿的处理。

结论摘要:

如何有效防止核素或有毒化学元素可能发生的迁移和环境影响,是极低放废物填埋工作面临的严峻问题。本项目研究微生物对核素的去除效应及机理。以对高价位核素和重金属U(Ⅵ)、Cr(Ⅵ)有去除作用的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新疆盐碱地、衡阳铀尾矿库及四川若尔盖铀矿典型环境区域的微生物分布调查,获得一批功能微生物;通过微生物的筛选、驯化和培养,获得Ua高效菌株;考察了Cu2+、Fe3+对微生物生长及去除核素的影响;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RT-PCR等技术探讨微生物与核素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一些关键基因在核素去除中的作用;初步考察了微生物对核素的氧化作用。同时建立了微生物培养体系中的U、Cr、Co含量的测定方法。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可初步评估微生物去除核素及重金属的可行性、固定作用机理及适用范围。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也可进一步应用于中低放废物及铀尾矿的处理。通过本项目的开展,共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1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获得军队进步三等奖一项,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2
  • 4
  • 0
  • 0
  • 0
相关项目
陈晓明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