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禅修技术探寻“治未病”新法的生理心理特征研究
  • 项目名称:禅修技术探寻“治未病”新法的生理心理特征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0973781
  • 申请代码:H2717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刘天君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禅宗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教派,其影响已经超越了宗教,成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禅宗诸多修行方法为中国佛教流派所吸收与借鉴,陕西净业寺为律宗发源地,称为"律宗祖庭"。中国佛教各流派所遵循的规范即源于律宗,净业寺也就成为研究规范禅修技术非常重要的场所。本课题以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少林禅修功夫内外双向设计的生理心理实验研究"研究成果为基础,拟采用课题申请人原创的双向设计、关联检测、相互释义的实验研究方法论,将内部操作与外部检测有机结合,探索禅修锻炼过程中,数息、参话头、念佛、观想、静极、持咒六种禅修技术的生理、心理特征差异,并从中医学、心身医学角度解读禅修技术,可望对中医"治未病"理论与实践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本研究涉及了中医学、禅学和电生理学,属多学科交叉研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禅学的发扬。

结论摘要:

一、完成情况 按照计划书的内容按时完成,执行过程中,在不改变设计初衷的前提下略有调整。二、研究方向 1. 分析、比较不同佛家静功(参话头、持咒、念佛等禅修方法)修炼者的脑电特征,研究不同功法的生理、心理异同。2. 对佛家静功修练者进行人格测量,分析其人格特征。3. 从佛家静功对大脑功能活动及人格特征的影响,探寻中医“治未病”的新方法。三、内容与方法 1. 筛选适合研究的佛家静功。2. 实验一采用“双向设计、关联检测、相互释义”的思路设计脑电实验;选取功率谱、近似熵、LZ复杂度等多项指标分析脑电信号的特征。3. 实验二采用艾森克人格心理量表测查受试的人格特征;以SPSS 16.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四、重要结果受试一般情况2010~2011年间,在四川、陕西等地十余座寺庙中招募符合标准的僧尼133人,全部参加人格测试,其中45人参加脑电测试(参话头13人,持咒16人,念佛16人)。1. 实验一a) 内部操作比较 参话头思维活跃,费力;念佛、持咒思维简单,省力。b) 外部检测比较 参话头在β频段实际功率升高,与另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参话头组练功过程中近似熵、LZ复杂度呈逐渐升高趋势,另两组不变。参话头的增幅与另两组的增幅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 实验二a) 受试的P、E、N三个量表的分值均低于常模,L量表分高于常模。b) 受试的P量表分与N量表分呈显著正相关,P量表分与L量表分呈显著负相关。c) 按实际修行时间分为短、中、长三组,短组与中组的N量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 念佛组与参禅组的L量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持咒组与参禅组的L量表分差异有边缘性显著差异。五、主要结论 1. 参话头、持咒、念佛三组受试的差异表现为,参话头组近似熵、复杂度逐渐升高,与另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参话头、念佛组的总功率、α频段功率、β频段功率均逐渐升高,与持咒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参话头组β频段功率升高幅度大于念佛组(P<0.05)。2. 佛家静功修练者的人格特征为显著的低神经质特点;性格偏内向,比丘更明显,比丘尼内外向处于中间状态,既不内向也不外向;情绪均比常人更稳定。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3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刘天君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