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化学风化为主线,通过对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云南鹤庆盆地内获取的737 m沉积岩芯Sr、Nd同位素组成、元素比值、粘土矿物、铁氧化物和沉积相的综合分析,以及现代风化过程研究,建立我国西南季风区内单一流域晚新生代以来的硅酸盐化学风化序列,评价高原阶段性隆升与季风变迁对盆地堆积速率、碳酸盐和硅酸盐风化率及风化通量的制约作用与贡献。进而通过区域与全球的比较研究,从机理上探讨化学风化与西南季风、高原隆升
本课题以受西南季风影响的湖盆流域化学风化为主线,通过对云南鹤庆盆地内获取的737m沉积岩芯上部200m典型样品以及西藏错鄂获取的197m沉积岩芯的Sr、Nd同位素、元素比值(Rb/Sr、Zr/Rb)、生物壳体(介形类壳体)微量元素(Mg/Ca、Sr/Ca)、稳定同位素(C、O同位素)和Sr同位素组成、粘土矿物及沉积相的综合分析研究,建立了两个湖泊流域各自的化学风化序列,揭示了西南季风气候演变过程中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变化及区域构造活动对流域岩石风化的制约作用。流域岩石化学风化历史在高分辨率的湖相沉积物中得到很好的记录,并响应了不同时间尺度季风变化过程和重要气候-构造事件,通过区域环境记录(黄土、湖相沉积、冰芯和石笋等)对比,加深理解了晚新生代构造―风化―气候耦合机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