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中国乡镇和村落的空间分布规律
  • 项目名称:中国乡镇和村落的空间分布规律
  •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 批准号:41140005
  • 申请代码:D0102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叶大年
  • 负责人职称: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项目申请人研究中国城市的分布规律和城市化趋势长达十五年,有专著一部《城市的对称分布和中国的城市化趋势》出版。提出对称理论城市大小有等级之分,同一等级的城市在分布上有对称性,不同等级的城市之间分布有分形性,形成这种规律的原因是地质和自然地理条件存在对称性,对称的城市分布是经济政治发展的结果,对称的"破缺"会导致新的大城市出现。然而这些规律对于乡镇、行政村和自然村还适用吗?在申请人的著作里并没有解决。当今建设新农村、农民土地使用权的转让、"空心村"的土地整合等关系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都涉及乡镇、行政村和自然村分布规律的研究。经申请人预研究表明,它们是有规律可循的。拟选六七个典型的省区深入研究,最终的成果是一部专著,要阐明中国省区(包括直辖市)、地市、县、乡镇、行政村五级行政区划的分形结构特征、论证保留地级市(地区)建制的必要性、揭示乡镇分布的规律,阐明并村建新镇应遵守的原则。

结论摘要:

本项目选用了人民交通出版社、星球地图出版社、山东地图出版社和地质出版社出版的分省公路交通图和地质地形图为地图研究了全国四万个乡镇的空间规律。以地级市或地区为单位图幅绘制了分布规律的草图,总结出中国乡镇空间的分布规律如下(1)中国的乡镇呈现出格子状的分布规律,格子的行列取向与所在省份县城空间分布的格子取向一致,表明特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乡镇空间分布具有分形结构特征;(2)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下辽河、四川盆地、“大武汉”、“大郑州”有地级市的城市群出现一样,也有乡镇群的现象出现,可见地级城市群、县级城市群、集镇群也是一种分型结构的关系。中国乡镇的这种空间分布规律在中国进一步城市化和城镇化建设中有指导意义。研究成果日后将出版图册。由于国家经济转型和城市化进程中二三线城市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所以本项目还将研究方向扩展到研究地级市的分布规律。我们研究了全国近300个地级市和地区行署所在地(以下统称地级市)的格子状分布规律,得到如下结论(1)全国近300个地级市呈现出格子状的分布规律,绝大多数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2)地级市格子有三套格子取向方案,即南北东西向格子、斜向格子(分别平行新华夏方向和西域方向)和半斜向格子,这三套格子方案都有地质地理和交通的依据;(3)沿海、沿国界的省区,还另有自己另一套局域的格子,如山东省、江苏省、浙江和福建、广东省、广西和贵州、云南省、西藏、新疆;(4)地级市皆在格子的结点上,偏差小于20公里,最大偏差小于50公里;(5)地级市格子图反映出胡焕庸线以东,地级市的分布总体上市均匀的,有几个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下辽河、四川盆地、“大武汉”、“大郑州”,地级市格子加密;(6)地级市格子图上,有些结点地级市“缺席”,甚至有行列的“缺席”,这种缺席代表着“行政权力资源”的缺席,这些结点就可能是新兴地级市崛起的地方;(7)中国地级市有如此规律的格子状分布,是秦始皇实行郡县制起两千多年来管理体制演变的结果,应该是中国人对世界的一个伟大贡献,不应该取消地级市,而且还可以在成华的过程中增加新的地级市,按照克里斯塔拉的“中心地”理论,一个地级市管理六个县最为合理,全国3000个县,应该有450个地级市。地级市格子状分布的理论对今后的城市化进程有指导作用。

相关项目
叶大年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