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中国苜蓿遗传资源系统评价与核心种质构建
  • 项目名称:中国苜蓿遗传资源系统评价与核心种质构建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0371017
  • 申请代码:C1702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4-01-01-2006-12-31
  • 项目负责人:于林清
  • 负责人职称:副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03
中文摘要:

应用群体遗传学及系统学原理和方法,定量化系统评价中国苜蓿种质资源,研究中国苜蓿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布规律,构建中国苜蓿的核心种质;比较中国苜蓿野生种质、地方品种及人工育成品种的遗传结构特点,分析它们之间基因流动的模式,确定中国苜蓿品种的骨干种质资源,编制中国苜蓿品种系谱图;鉴定一批中国苜蓿的优质、高产、高抗种质资源;将生态分析技术应用到中国苜蓿种质资源的研究,揭示中国苜蓿种质资源生态分布特性,探讨中国苜蓿优异种质资源的系统发生规律.以加强我国苜蓿种质资源研究,促进苜蓿育种及苜蓿产业的发展。

结论摘要:

对129份中国苜蓿种质资源进行了形态学、农艺性状、抗性和分子标记评价,较系统研究了中国苜蓿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获得了10份优异的苜蓿种质(直立黄花苜蓿、多叶型紫花苜蓿、根茎型杂花苜蓿、根茎型黄花苜蓿、白花苜蓿、二倍体紫花苜蓿、二倍体黄花苜蓿、抗寒大叶紫花苜蓿、耐旱紫花苜蓿、早熟紫花苜蓿);未发现非秋眠的中国苜蓿种质;多数秋眠级为1;筛选出1份抗霜霉病的材料;未发现中国苜蓿抗蚜虫或抗蓟马的种质材料;获得强抗旱材料3份。应用形态学数据构建了含有59份材料的中国苜蓿的核心种质;比较中国苜蓿野生种质、地方品种及人工育成品种的遗传结构特点,中国苜蓿及其不同类群的遗传结构基本相同,主要变异存在其种群内,但是不同类群的遗传结构略有不同育成品种间的多样性较其它类群高,可能育种改良增加了苜蓿品种间的变异。对中国苜蓿的形态特征与生态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多数生态因子对苜蓿的叶面积、叶宽有影响。温度因子对苜蓿的秋季再生高度影响较大,而湿度因子对苜蓿的秋季再生高度影响较小。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8
  • 0
  • 0
  • 0
  • 1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3 会议论文 1
期刊论文 14 会议论文 3
于林清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