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人在可应用于调查自然环境中甲藻群落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从而填补甲藻在自然海区的基因表达这一研究空白。本项目将研究调节甲藻生物多样性的因素,以及促使甲藻能够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分子机制。对甲藻种类多样性和基因表达模式与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揭示甲藻生长以及对环境适应的分子机制。以甲藻特异性18S rDNA引物,调查南海北部近岸典型海区(珠江口,大亚湾和三亚湾)甲藻的种类多样性。 在三亚,运用18S rDNA和线粒体Cob分析珊瑚共生虫黄藻及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其它甲藻的种类多样性。对比分析这些生态系统中甲藻的基因表达模式来探讨甲藻种类多样性与基因差异表达水平的关系。通过鉴别不同生境的共同表达基因(即"甲藻核心基因")以及各自在不同气候或水文条件下表达的基因,探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甲藻生物多样性变化及其分子响应机制。
Dinoflagellates;South China Sea;Biodiversity;Gene expression;Molecular ecology
申请人在可应用于调查自然环境中甲藻群落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从而填补甲藻在自然海区的基因表达这一研究空白。本项目进行甲藻种类多样性和基因表达多样性与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揭示甲藻生长以及对环境适应的分子机制。结合甲藻特异性18S rDNA引物和传统形态分类学方法,研究南海北部近岸典型海区及其他海域甲藻的种类多样性,建立甲藻新属一个,发现1种新种,重新定名3种甲藻。对比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典型甲藻的基因表达差异,探讨甲藻表达基因多样性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不同磷浓度下基因表达的差异。研究与桡足类共生的纤毛虫的地理分布与遗传多样性,以及其在海洋生态环境中与寄主的进化关系,并研究桡足类食性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开展红色中溢虫和隐藻关系的研究,确定了隐藻在红色中溢虫大量繁殖是促成其产生赤潮的重要因素,并建立了遥感观测红色中溢虫赤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