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长江中下游新生代沉积物源示踪及其环境演化意义
  • 项目名称:长江中下游新生代沉积物源示踪及其环境演化意义
  •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 批准号:40830107
  • 申请代码:D0209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9-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郑洪波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南京大学
  • 批准年度:2008
中文摘要:

本项目拟通过国际上成熟的沉积物物源示踪技术(例如单矿物技术锆石的U-Pb年龄谱系,独居石年龄谱系;同位素技术Sr-Nd同位素组成等),借鉴国际大陆钻探(ICDP)和大洋钻探(IODP)的研究经验,采用流域和盆地结合、海洋和陆地结合的研究思路,在对长江流域不同区域(上游、中游、下游)的地质特征(包括示踪矿物、示踪元素和示踪同位素)进行综合分析,建立长江沉积物示踪特征体系;在综合分析长江中下游盆地(江汉盆地、苏北盆地、长江三角洲盆地)和东海陆架盆地新生代盆地演化的基础上,研究新生代沉积物物源时空变化特征,追索长江上游物质抵达中下游盆地和东海陆架盆地的时限,并由此探讨长江的演化历史,尤其是长江贯通三峡东流入海的时间。

结论摘要:

新生代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研究是当前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大国际前沿。构造运动是塑造宏观地形地貌格局和大型河流发育演化的第一驱动力,而长江的演化正是孕育在新生代亚洲宏观环境格局演化的背景之下。长江连接了地球上最大的大陆/高原和最大的海洋,在全球变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长江地质演化研究是地理地貌学和全球变化领域的核心课题,也是开展青藏高原构造隆升历史和环境效应研究的重要的切入点。 自1907年Willis第一次从地质角度发表长江演化的成果,一个世纪以来,众多科学家相继进行过专门的研究,但是对于“长江东流水系形成的时代”(即长江的年龄)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重大的争议,记有更新世、中新世甚至始新世等观点,成为地球科学领域的“世纪谜题”。 本项目在地球系统科学思想指导下,采用构造-地貌结合、流域和盆地结合、海洋和陆地结合的研究思路,将长江作为一个系统,利用最先进的沉积物物源示踪技术,对长江流域不同区域的地质特征进行系统刻画,建立现代沉积物物源示踪特征体系。研究长江上游的构造-地貌演化,以及流域盆地和边缘海陆架盆地新生代沉积物物源时空变化特征,提出长江东流水系建立于渐新世/中新世的观点。 长江地质演化历史的这一新观点,能够得到区域构造和地球动力学支持,为认识新生代亚洲地区重大构造事件和古气候事件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支撑。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73
  • 0
  • 0
  • 0
  • 0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郑洪波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