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体外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群体不均一性及其治疗意义
  • 项目名称:体外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群体不均一性及其治疗意义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0971068
  • 申请代码:C1102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郭子宽
  • 负责人职称: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我们最近的研究发现体外培养的人、兔、狗、小鼠、大鼠及高原鼠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按照其增殖活性和细胞颗粒度均可分为三群,即不增殖/低颗粒度(NL细胞)、增殖旺盛/中颗粒度和增殖/大颗粒度。对人MSC的进一步研究表明,NL细胞群呈现ES细胞的标记,如膜碱性磷酸酶、OCT-4、NANOG-3、ABCG2及CXCR-4等。那么,哪群细胞是维系MSC体外增殖的源泉?这三群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分化能力、免疫调控、造血支持及体内植入等功能有何差异?引起这种差异的机制是什么?通过何种措施提高某一群细胞的比例?本课题拟主要利用细胞筛选、示踪、分化诱导、表型及基因差异分析以及几种疾病动物模型,从分子、细胞及整体水平回答上述问题,并探讨细胞不均一性在缺血性疾病、肝脏损伤及移植物抗宿主病治疗中的意义。研究将不但加深人们对MSC的认识,也将为以干细胞为基础的组织再生治疗,提供新的干细胞来源。

结论摘要:

作为一种成体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已经被加拿大、新西兰和韩国等政府批准,以细胞药物的形式应用于临床,用于儿童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的治疗。然而,对于MSC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尤其是体外培养过程中MSC的异质性引起的细胞本质的改变,至今尚不清楚。因此,利用人骨髓或脐带MSC,本课题对培养中的细胞异质性,培养后细胞免疫调节功能,对GVHD、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CIA)和肢体缺血的治疗作用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发现体外培养的人MSC群体中,有一群特殊的小细胞;与其它大多数细胞相比,这些细胞增殖功能极为低下,但却高表达胚胎干细胞的标记NANOG-3。然而,在传代至第五代时,这群细胞几乎消失,其意义尚不能明确。利用小鼠GVHD模型研究发现,MSC能通过T细胞免疫发生的多个环节抑制GVHD的发生发展。但是,MSC不但对CIA无治疗作用,相反,可加重CIA病理损伤。因此,MSC的体内调节作用,可能受体内固有的免疫环境影响,提示在使用MSC治疗某些免疫性疾病时应慎重。此外,课题组利用大鼠肢体缺血模型,对MSC的治疗效果极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发现MSC在低氧环境下,可以释放大量的称为膜微囊的膜性结构,而其中的某些血管新生相关因子而不是MSC本身,可能是MSC治疗促进肢体缺血组织血管再生的重要机制。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4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郭子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