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既有建筑综合改造的不断深入同时,城镇商品住宅日常维修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目前,我国住宅日常维修体系是建立在简易诊断和粗放修复的基础上,由于效率和质量不高,维修产业社会信誉度低,阻碍着产业的健康发展。一方面,我国缺乏系统的既有住宅诊断与修复的标准与方法,另一方面,由于复杂的病理现象与机制尚未完全被把握,修复方法也因技术人员的不同而发生变化。针对上述问题,本项目试图构建信息化的住宅病理诊断与有效修复的辅助知识库体系,切实提高东北地区既有住宅的日常维修的调查诊断、修复设计的科学决策和可信度。在多方面调查、收集、分类具体病理现象的基础上,研究病理属性的关系,运用多专业(建筑、设备、材料等)有经验的专家诊断评议的方法,对病理现象进行甄别并提出合理的修复对策;通过网络试运行等方式,推动和拓展知识库的完善,从而健全用户与维修技术人员的信赖关系,满足日益扩大的既有住宅维修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的需求。
Existing house;Routine mainte;Pathological diagnoses;Effective repair;Assistant knowledge-base
在我国,既有住宅日常维修普遍缺乏系统的诊断与修复的标准与方法,另一方面,修复方法因技术人员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本项目旨在构建信息化的住宅病理诊断与有效修复的辅助知识库体系,切实提高东北地区既有住宅的日常维修的调查诊断、修复设计的科学决策和可信度。 项目开展三年来,总结和梳理了国内外既有住宅维护性改造相关理论与生态修复实践经验,通过走访调研东北地区物业管理部门、房管部门等相关机构,确定并实施了典型社区及单体的实地调研,完成了病理现象的采集与分类整理,确立了“部位-病症”基础关联关系;通过专家会诊,探讨了病症-原因-修复方法的关联性,形成了“病理诊断与修复方法”数据库;运用SQLSERVER数据库系统,构建了基于病理诊断和修复方法知识库的网络互动体系,通过局域网范围的网络试运行,补充和完善数据库信息。信息化知识库体系的构建,可以避免依赖个人经验判断所产生的偏差和不确定性,有利于住宅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推动和支持该产业的升级换代。 本研究在《建筑学报》、《新建筑》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并标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论文9篇,发表会议论文16篇。举办既有住宅改造国际研讨会,邀请既有住宅改造的国际机构和权威学制专家参会并做主题报告,培养研究生进行国际交流学习,扩展并深化了研究主题。结合研究课题组织和指导了相关设计方案,获得国际建筑设计竞赛的优秀奖,同时,结合课题培养博士生4名,硕士生10名,出版学术著作3部,翻译学术著作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