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认知互联网体系结构与服务模型研究
  • 项目名称:认知互联网体系结构与服务模型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61003283
  • 申请代码:F0208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关建峰
  • 负责人职称:讲师
  • 依托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随着新技术新应用的不断出现,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未来互联网将是一个泛在的、多种接入方式并存、多节点协同工作,支持无缝移动切换,具有认知感知特性的智慧系统。因此,本项目根据未来互联网发展的迫切需求,提出认知互联网概念,研究未来网络的认知感知能力。针对未来互联网络组件组成方式多元化、节点行为方式复杂的特点,创建认知互联网络的系统结构组成模型,描述节点运动行为模型,建立认知互联网拓扑体系结构的理论与方法;针对网络"认知"属性带来的设备统一命名、认知移动性管理等问题,建立认知互联网一体化资源与服务管理策略;针对认知互联网中频繁的子网分离与聚合,构建认知互联网的感知机制,提高网络的认知能力;针对认知互联网中物理连接的不可预测性,提出认知路由交换协议,提高路由的可靠性,减少因运动和切换带来的负面影响。

结论摘要:

随着互联网规模的日益增加尤其是移动智能终端的大规模应用,互联网的内涵和外延正发生着深刻变迁,由传统的资源共享向内容的获取分发转变,由静态僵化网络向智慧协同网络演化。这些改变使得传统互联网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无法有效认知多种异构网络和多元化服务。为此,本项目开展了认知互联网体系结构与服务模型研究包括认知互联网的系统架构模型,认知互联网的服务与资源管理,认知互联网的认知路由交换协议以及认知互联网的协议仿真平台与性能分析。项目组紧跟国内外研究动态,在有限时间内超额完成了预期研究任务,在认知互联网体系结构和服务模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及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建立了一套具备感知、学习以及自适应能力的认知互联网体系架构、服务管理模型与认知路由协议,并逐步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具有一定影响力,对未来网络体系架构与资源服务模型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项目组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成果(1)提出了认知互联网的系统组成模型,建立了节点运动行为模型,解决了当前互联网由于缺少认知机制无法有效实现自优化、自配置等问题。(2)建立了认知互联网设备统一命名规范,并提出了认知互联网络移动性管理方案,解决了资源异构化、服务多元化带来的问题,实现了资源与服务的快速切换与高效管理;(3)提出了多种认知互联网感知方案与多场景下的认知路由交换协议,减少了节点在时空频域持续切换带来的影响,从而提高了路由的可靠性和适用性;(4)构建了多个理论分析模型及仿真验证环境,评估了关键理论与技术性能。本项目共计发表37篇论文,其中高质量论文18篇(SCI检索10篇),相关成果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等国际著名期刊, IEEE GLOBECOM,IEEE WCNC等国际知名会议,以及国际著名出版社IGI Global图书章节。项目提交国家发明专利申请14项,其中授权1项。提交IETF互联网工程组国际标准草案2项。项目组成员组织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并参加了多次国内外学术交流。项目培养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8名。顺利完成了项目预定考核指标。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22
  • 20
  • 12
  • 0
  • 0
会议论文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0 会议论文 12 专利 2 著作 1
关建峰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