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土行为是动物对土壤有选择的摄取,较普遍存在于包括人类在内的植食性动物及灵长类动物中。食土行为并非偶然行为,动物是有目的地寻找和摄取土壤,为其食谱组成成分之一。食土行为对动物的健康和营养有重要的适应意义。国外在上世纪70年代已开展对动物食土行为的研究,而目前我国尚未开展此类研究工作。本研究内容包括野外和实验室两部分工作,野外研究包括对三个人类不同干扰强度的黄山短尾猴社群食土行为的连续观察记录、被食与非被食土壤、取食植物等样品的采集工作,分析短尾猴食土行为在其社群年龄、性别中的分布和季节性变化规律;并结合实验室对取食土壤类型、颗粒大小和颜色等理化性质的比较分析,土壤样品对植物中丹宁类物质和生物碱的吸收率的测定分析,土壤-植物混合物对抗药性疟原虫及其它寄生虫系效果的测试,对土壤、植物、猴毛发样品中的矿质元素测定,探讨黄山短尾猴食土行为的内在机制和适应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