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丛枝菌根提高玉米抗寒性的生理机制研究
  • 项目名称:丛枝菌根提高玉米抗寒性的生理机制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31000679
  • 申请代码:C13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朱先灿
  • 负责人职称:副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寒害是限制作物生长和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对东北地区作物苗期和收获期危害巨大。而丛枝菌根不仅能够促进植物生长,而且能够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因此,研究丛枝菌根提高作物抗寒性的生理机制十分有必要。本项目以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 - 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盆栽试验,筛选适合玉米生长的丛枝菌根菌种;通过测定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研究丛枝菌根对玉米矿质营养元素、生物膜及活性氧、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和植物内源激素的影响,阐明营养吸收、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和内源激素在提高玉米抗寒性机制中的作用。对于揭示丛枝菌根提高作物抗寒性的生理生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了解丛枝菌根对玉米低温胁迫下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结论摘要:

低温胁迫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胁迫因子,它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限制植物的分布和作物产量。丛枝菌根(AM)是植物根系和AM真菌形成的一种互惠共生关系。AM真菌能和80%以上的植物形成共生体。AM共生进行双向的营养交换AM真菌需要从宿主植物吸收光合产物使其生存;而植物能通过AM真菌获得大量的营养。AM共生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增加养分吸收、增加土壤稳定性和提高植物抗性,对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项目以玉米为研究材料,通过室内盆栽实验,得出了如下的研究结果。将细凹无梗囊霉(Acaulospora scrobiculata)、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根内球囊霉(G. intraradices)和扭形球囊霉(G. tortuosum)四种AM真菌分别接种于玉米幼苗,研究玉米植株的生长状况、丙二醛(MDA)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综合筛选出扭形球囊霉位适合于玉米生长的AM真菌。低温胁迫降低了玉米N、P和部分微量元素如Mg、Ca、Zn含量;接种AM真菌增加了N、P、K和Cu、Ca、Zn等微量营养元素含量,表明AM共生增加了植物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低温增加了玉米质膜相对透性和MDA含量,但菌根植株质膜相对透性和MDA含量要低于非菌根植株;同时,菌根植株SOD、POD和CAT保护酶活性高于非菌根植株,表明AM真菌能够通过降低质膜透性和膜脂过氧化程度、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来减轻低温对细胞膜造成的伤害。低温降低了玉米体内IAA、6-BA和茉莉酸含量,而ABA含量增加;接种AM真菌后,植株IAA、6-BA和茉莉酸含量升高,ABA含量减少,说明AM共生改变了植物体内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激素含量。低温改变了玉米植株叶和根的碳水化合物、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氨基酸组分;和非菌根植株相比,菌根植株具有高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和氨基酸含量,表明接种AM真菌能够通过渗透调节改善低温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因此,本项目筛选出了适合于玉米生长的AM真菌菌种,阐述了低温胁迫下AM真菌增加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和渗透调节物质,改善了活性氧代谢和植物内源激素含量,揭示了AM真菌提高玉米抗寒性的生理机制。发表学术论文4篇,正在投稿论文3篇,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4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5 会议论文 7
朱先灿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