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纳米尺度材料表/界面特性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微观结构和生物活性的研究
  • 项目名称:纳米尺度材料表/界面特性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微观结构和生物活性的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1070850
  • 申请代码:C10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袁媛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围绕骨形态发生蛋白(BMP)高活性固载和低使用剂量这一目标,本项目以具典型诱骨功能且使用最多的 BMP-2为模型,采用现代蛋白结构分析手段,并结合蛋白分子模拟以及生物学评价,从不同的角度(表面曲率、形貌、亲/疏水性、孔结构等)深入系统研究纳米尺度下材料表/界面特征对BMP-2微观结构(二级和三级结构)、微观结构稳定性(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性)、三维结构、蛋白-蛋白作用及其生物活性影响的基本规律,进一步集成出纳米尺度下材料的表/界面特征、BMP-2微观结构以及活性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明确BMP固载过程中材料纳米尺度表/界面结构效应。研究将为有利于BMP高活性固载特定功能表/界面设计与制备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为降低BMP用量、提高使用效果提供新思路和新手段。同时丰富材料表/界面-蛋白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促进材料表/界面吸附基本理论的发展,为其它生长因子的固载提供借鉴。

结论摘要:

活性差和使用剂量高是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临床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纳米尺度上材料的表/界面对蛋白的微观结构和活性有显著的影响。本研究以具有典型纳米尺度表/界面特征的材料(纳米粒子、纳米管、纳米涂层及纳米介孔)为模型,系统研究其对rhBMP-2吸附、微观结构(二级结构等)以及生物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①纳米SiO2粒子,SiO2的粒径和曲率直接影响rhBMP-2的吸附量和活性。SiO2 快速吸附rhBMP-2,并导致其解折叠和活性的下降。粒径越大、曲率越低,rhBMP-2的吸附量越大,解折叠程度越低。rhBMP-2的活性次序为60 nm> 100 nm> 20 nm;②纳米碳管,亲水性的SWNTs-COOH表面有利于rhBMP-2的吸附。在纳米碳管表面的吸附导致rhBMP-2的解折叠,促进rhBMP-2与其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提高其生物活性,特别是在疏水性的SWNTs-CH3表面。从SWNTs表面释放的rhBMP-2 趋向于再次折叠,生物活性下降;③纳米HAP涂层,与基体金表面相比,纳米HAP表面呈现较低的rhBMP-2吸附量和较高的活性。NHA60表面吸附的rhBMP-2表现出高的ALP表达、更好的细胞粘附。低含量镁的引入更有利于rhBMP-2的吸附和活性维持;④纳米介孔氧化硅,当介孔孔径与蛋白尺寸相近或大于时,蛋白质能够发生介孔内吸附,7-8nm的介孔更有利于rhBMP-2的吸附,钙和磷元素可促进rhBMP-2的吸附。纳米介孔可以实现rhBMP-2的缓释,且对蛋白的二级结构和活性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⑤地塞米松,在C2C12细胞中,低浓度的地塞米松能够显著提高rhBMP-2诱导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和体外矿化水平,过程具有明显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这一协同作用是通过促进Runx2表达来实现的。采用pH响应型壳聚糖/介孔氧化硅复合材料(chi-MSNs)同时控释地塞米松和BMP-2,可以有效地提高地塞米松和rhBMP-2的协同促进成骨的效果。本项目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排名第二),申请发明专利1项,授权2项(1项美国), 发表SCI收录论文4篇, 接受英文文章1篇,另有3篇SCI 文章正在修改和投寄之中,大会特邀报告3次。参与编写《生物医学工程》及《微纳米结构骨修复材料》,培养研究生5名。项目负责人入选2011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4
  • 3
  • 0
  • 0
  • 1
相关项目
袁媛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