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心脏植物神经在起源于肺静脉阵发性房颤的机制研究
  • 项目名称:心脏植物神经在起源于肺静脉阵发性房颤的机制研究
  •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30360033
  • 申请代码:H0205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4-01-01-2006-12-31
  • 项目负责人:侯月梅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新疆医科大学
  • 批准年度:2003
中文摘要:

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人群发病率达0.4%。房颤最高年死亡率在16%,主要问题是脑卒中、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疗效差、副作用多,易发生药物所致的恶性心律失常和死亡率的增加。起源于肺静脉的灶性阵发性房颤是当前研究的聚焦点,消灭该阵发性房颤就不会有慢性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目前研究提示,临床上大多数阵发性房颤,都是由来自肺静脉,尤其是左上肺静脉的房性早搏、短阵房速诱发。可能的机制为临近左心房处的肺静

结论摘要:

心房颤动(AF)仍是电生理学家聚焦研究的主题。持续性AF中30%是阵发性AF(PAF)演变的。研究PAF的发生维持和转复机制有可能预防30%的持续AF的发生。PAF的发生有解剖基础如肺静脉肌袖,但心脏自主神经的异常活动导致心房肌神经分布重构是心房肌电重构、结构重构和功能重构的始动和维持关键环节。本研究(1)在制作了犬AF模型的基础上,证实肺静脉具有传导阻滞,递减传导和双向传导等特性,是肺静脉内形成折返的电生理基础。(2)在迷走性犬AF模型上,证实了心房和肺静脉发生了特征性的的电生理变化,提出交感和迷走神经共同参与了此AF模型的心房和肺静脉的电重构,认为去神经治疗是未来房颤治疗的方向。(3)本研究还分别探讨了风湿性心脏病AF病人左右心房、犬冠状静脉窦的缝隙连接蛋白的分布,初步探讨了房颤结构重塑所致的维持机制。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心脏植物神经介导的AF发生机制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6
  • 0
  • 0
  • 4
  • 0
相关项目
侯月梅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