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基于薄膜扩散梯度(DGT)技术研究植物络合素(PCs)对土壤镉污染的生物标记作用
  • 项目名称:基于薄膜扩散梯度(DGT)技术研究植物络合素(PCs)对土壤镉污染的生物标记作用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41001334
  • 申请代码:D0109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孙琴
  • 负责人职称:副教授
  • 依托单位:河海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植物络合素(PCs)作为一类重要的分子生物标记物,对溶液镉(Cd)暴露和毒性效应的早期预警价值已被接受;然而,对于土壤Cd污染是否具有相应功能,则缺乏必要的认识;薄膜扩散梯度(DGT)技术可准确获取土壤Cd的生物有效性,为该功能的识别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本项目基于DGT技术,以我国典型Cd污染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污染现场土壤Cd的生物有效性及其与小麦体内PCs合成相关性的基础上,利用盆栽试验考察小麦体内PCs合成对不同土壤Cd污染的响应,建立土壤Cd生物有效性与PCs合成的定量响应关系,阐明PCs的生物标记作用;通过土壤Cd生物有效性-植物积累-PCs响应过程的分析,揭示PCs对土壤Cd污染的基本响应机制。本项目的实施将为土壤Cd污染的早期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摘要:

以Cd为研究对象,通过溶液实验验证了自行配置的以Chelex为结合相的DGT技术满足DGT理论——扩散Fick第一定律,可用于重金属的测试;以小麦和玉米两种典型的农作物为金属吸收材料,利用室内盆栽实验比较研究了新型的薄膜扩散梯度(DGT)技术与多种传统提取法评价土壤单镉(Cd)或锌(Zn)污染的生物有效性,发现与传统的化学提取法相比,DGT技术测定的有效态浓度(CDGT)和土壤溶液法可较好地指示土壤Cd/Zn的生物有效性;研究了土壤Cd-Zn复合污染下Cd的生物有效性,发现DGT技术与土壤溶液法用于评价Cd-Zn复合污染土壤Cd的生物有效性好于传统的化学提取法;研究了土壤Cd-Pb复合污染下Cd的生物有效性,发现DGT技术、土壤溶液法和CaCl2提取法均可用于预测土壤Cd-Pb复合污染土壤Cd的生物有效性;研究了有机配体猪粪添加下土壤Cd的生物有效性,发现土壤中添加猪粪降低Cd的生物有效性和植物对Cd的吸收积累,且DGT技术和土壤溶液法可较好地用于预测土壤Cd的生物有效性;野外Cd污染土壤进一步测试发现DGT技术评价Cd的生物有效性优于传统的化学方法;在单Cd污染土壤、Cd-Zn和Cd-Pb复合污染土壤以及单镉污染有机配体添加土壤中均发现植物(小麦和玉米)根系内植物络合素(PCs)的诱导量与DGT-土壤有效态Cd含量/植物体内Cd含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揭示植物体内PCs的诱导合成与土壤中生物有效态Cd含量和植物Cd吸收量有关。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8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孙琴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