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炎症可严重增加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致癌风险,在30年的病程中,累积约18%的患者可能进展为大肠癌。树突状细胞(DCs)是专职的抗原呈递细胞,癌细胞逃逸宿主的免疫监视,与DCs不能有效提示癌抗原而导致T细胞的免疫应答缺陷密切相关。然而结肠炎相关性大肠癌(CAC)是如何调控肿瘤侵润性DCs(TIDCs)和免疫抑制性T细胞,致使不能正常实施抗肿瘤免疫防御的机制,尚不清楚。本课题将建立结肠炎相关的原发性大肠癌小鼠模型,明确大肠癌在限定肿瘤内DCs功能及转输的角色;确定不同肿瘤进展时期TIDCs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功能,及其在CD8+ T细胞和NK细胞向大肠癌侵润过程中的角色;将验证大肠癌通过诱导免疫抑制性调节性T(Treg)细胞而防止T细胞介导的肿瘤防御。因此,上述肿瘤内DCs的功能及诱导Treg细胞的机制研究,对大肠癌的免疫治疗提供重要的分子细胞学及动物实验学依据。
Dendritic cells;bone marrow-derived cells;CAC;mouse model;
结肠直肠癌(CRC)是西方国家癌症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它的发展偶然发生或可能是一个长期慢性炎症的并发症,如炎症性肠病(IBD)可见。带病生存30年的IBD患者获取CRC的积累风险可以增加到约20%。结肠炎相关的结肠癌症在慢性炎症的黏膜中发展,并被认为以阶梯式的方式发展,发炎的黏膜不典型增生,最终引起癌变。慢性炎症被认为能促进癌变。临床研究表明,结肠炎患者相对于一般群体具有的2至8倍发展结直肠癌的相对风险。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建立骨髓移植(BMT)联合结肠炎相关性大肠癌的模型,明确骨髓来源的干细胞在炎症相关性肿瘤中的免疫机制。为此,我们首先应用GFP转基因小鼠建立骨髓移植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AOM/DSS诱导CAC,通过共聚焦显微镜对体内活体组织和体外肿瘤组织冰冻切片进行分析。我们的成像分析显示,GFP阳性的细胞广泛浸润到肿瘤基质,并且在肿瘤血管的内皮细胞中发现WGA和GFP或CD31和GFP双阳性细胞。运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肿瘤浸润细胞发现,GFP阳性的CD11c+ DC细胞是GFP 阳性的 CD11c- DC细胞的三分之一,并且有一半的DC细胞(0.96%vs 1.02%)来源于骨髓。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的CD4 + T细胞均为GFP阴性细胞(12.02%vs 1.9%)。此外,我们在肠癌浸润的细胞中还发现了一种全新的CD4+CD11c+DC细胞亚群(0.34%vs 1.64%)。总之,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建立了联合骨髓移植和结肠炎相关的大肠癌模型来明确骨髓来源的内皮细胞,以及CD11c+DC和CD4+T细胞在肿瘤中的分布情况。该模型为研究结肠炎相关性大肠癌的进展中不同BM源性细胞的分布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同时可能揭示了在今后治疗策略中适用的新的骨髓源性细胞类型及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