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脾脏对肝损伤、修复和再生过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表型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 项目名称:脾脏对肝损伤、修复和再生过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表型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81070354
  • 申请代码:H0318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李宗芳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骨髓干细胞动员对于肝脏损伤、修复和再生具有重要作用,一直是本领域研究的热点,但既往的工作大多局限于肝脏,而对肝外因素和机体系统的调节作用考虑甚少。我们前期的实验结果已经证实脾脏与肝病关系密切,结合现有文献,我们提出脾脏可能在肝脏损伤、修复和再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但具体作用及机制还有待进一步阐明。本课题将以脾脏为切入点,应用量子点荧光标记-活体成像技术和相关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技术,通过动态观察大鼠有脾和无脾情况下,肝损伤、修复和再生过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及脾脏内多种免疫细胞的迁移和表型转化的差异,同时鉴定出与之相关的脾源性细胞及活性因子,并对其功能进行研究。旨在阐明脾脏在肝损伤、修复和再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为开辟从脾脏入手的肝病防治新技术新方法提供新思路,为肝病防治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靶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及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结论摘要:

骨髓干细胞动员对于肝脏损伤、修复和再生具有重要作用,一直是本领域研究的热点,但既往的工作大多局限于肝脏,而对肝外因素和机体系统的调节作用考虑甚少。我们前期的实验结果已经证实脾脏与肝病关系密切,结合现有文献,我们提出脾脏可能在肝脏损伤、修复和再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但具体作用及机制还有待进一步阐明。为此本研究分离并鉴定出大鼠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采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量子点标记(QD)、小动物活体成像等方法,观察了MSC在肝损伤大鼠中的迁徙、运动与定植情况,以及脾脏对肝损伤修复进程的调节作用,并从细胞因子入手对其调节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①原代提取大鼠的MSC具有良好的增殖活性和成脂、成骨分化能力,MSC标记物CD44和未分化标记分子CD90、CD29表达阳性,而造血干细胞标志分子CD45与CD34表达阴性;②QDs标记对大鼠骨髓MSCs的活性及分化能力均无显著影响,标记效率高达98℅,标记持续时间长达近4周;③肝损伤发生24h后,QD标记标记MSC即可向肝脏迁徙,且主要定植于损伤肝组织,且肝损伤的修复情况明显优于同时间点造模组;④预先切除脾脏可加快造模后肝损伤修复的进程。表明①QDs是一种安全高效的MSCs标记物,为明确MSC在组织器官内的定植与分化情况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观察手段;②MSC输注在体内促进了肝损伤修复程序的启动,而脾脏可通过细胞因子在此进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以上结果为开辟从脾脏入手的肝病防治新技术新方法提供新思路,为肝病防治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靶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及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
  • 5
  • 0
  • 0
  • 0
相关项目
李宗芳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