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腹茧蜂亚科隶属膜翅目茧蜂科,是鳞翅目幼虫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几乎寄生所有的鳞翅目昆虫,是茧蜂科最具有经济意义的类群;小腹茧蜂许多种类又是研究寄生蜂和寄主相互关系的模式材料,因而又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我国该类群虽然有零散或地区性研究,但总体上缺乏全国性的系统研究。本项目将系统地整理和研究我国本亚科的属、种及其分布、寄主范围和寄主习性等,并通过对代表性种类成虫的显微和亚显微形态学比较研究,多基因分子数据的分析,结合相关的寄生性习性,探讨小腹茧蜂亚科各属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以及寄生习性的演化。本研究既是昆虫系统学和物种多样性研究,又是天敌资源发掘、害虫生物防治和综合治理的基础工作,研究结果对目前农林生产上鳞翅目重要害虫的持续控制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为攻克小腹茧蜂亚科族、属级亲缘关系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研究基础。
Microgastrinae;taxonomy;phylogeny;morphology;evolution
本项目对中国小腹茧蜂亚科分类及系统发育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采自全国各地的11000余号小腹茧蜂亚科标本的显微形态、分类及地理分布的研究,明确了小腹茧蜂亚科5族18属367种,其中新种55种,新纪录属1属(背腰茧蜂属Deuterixys Mason),中国记录种14种,并明确其分布和部分种类的寄主范围和寄主习性;获取了不同属代表性种类的28S、18SrRNA基因等序列和10种类代表性种类的线粒体全基因;基于分子和形态数据,对小腹茧蜂亚科的系统发育进行了研究,基本明确了小腹茧蜂亚科内的族级系统发育关系。发表相关论文18篇,其中SCI论文17篇。项目负责人2010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招收和培养博士生6名、硕士生4名,其中毕业3名博士、2名硕士。项目期间到浙江、台湾等国内10余省市自然保护去采集考察,共采得膜翅目标本约91500余号,其中茧蜂约11000余号;到荷兰和国内10余家单位访问研究。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害虫的寄生蜂资源,为我国农林重要害虫的持续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