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野生滇金丝猴觅食行为生态学研究
  • 项目名称:野生滇金丝猴觅食行为生态学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0470310
  • 申请代码:C0302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5-01-01-2007-12-31
  • 项目负责人:任宝平
  • 负责人职称:副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04
中文摘要:

本项目拟以滇金丝猴野生种群觅食行为作为研究的切入点,结合先进的GPS项圈和卫星定位接收技术,着重对该物种的生态适应、觅食策略、食物选择、空间分布和利用以及对人类干扰所作出的反应等方面进行研究,在进一步了解该物种的生态学和行为学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对其保护提出切实可行的理论和现实依据。此外,对非人灵长类动物觅食行为及其食性的广泛研究毫无疑问与人类生物学间存在某种特定的相关性。原始人的食性变化应该是左右人类进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而对现生非人灵长类食性的研究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推断人类远祖所处的觅食生态位。

结论摘要:

本研究于2004年末从对一群滇金丝猴的生境利用着手,获得其家域位置和大小32.8km2,猴群日活动距离的年均值909米,最长距离3600多米。研究区域的季节长冬无夏,是一个高寒的季节性明显的地方,滇金丝猴无论家域利用还是日活动距离均未受季节变化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其日活动距离及家域利用方式和其主要食物的空间分布间没有相关性,说明其生境利用并非是觅食驱动的。据此我们提出主食和时令食物的概念,并确认滇金丝猴在采食方式上表现为机会主义者,在生境利用上则是一个低能量对策者,这些真正符合其作为一种生活在高寒环境中的疣猴的基本特征。我们确证了滇金丝猴取食竹叶和针叶这一行为,同时发现研究群在全年中所采食食物总计15科,28种。这个食谱结果也与其艰苦的生境相适应。温度和天长季节性明显,但这些因子的季节性并未影响到滇金丝猴的生境利用方式。对不同生境因子的综合分析发现,植被类型、海拔、坡向、坡度和乔木的胸径,在滇金丝猴白天的活动中具有明显的生态效应,提示体温调节在滇金丝猴的日常生活中影响很大。这也符合我们认为的温度和天长对其日活动距离和范围的影响结果。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7
  • 3
  • 0
  • 0
  • 0
相关项目
任宝平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