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陕西省大鸨(Otis tarda)越冬生态及受胁现状分析
  • 项目名称:陕西省大鸨(Otis tarda)越冬生态及受胁现状分析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31101650
  • 申请代码:C0404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吴逸群
  • 依托单位:渭南师范学院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大鸨(Otis tarda)隶属于鹤形目(Gruiformes)、鸨科(Otidae),是全球濒危物种之一,除欧洲Iberia Peninsula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外其他地区数量都在减少,其研究与保护工作备受关注。陕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大鸨重要的越冬地之一,近年来随着区域资源开发强度增大,对栖息于农田、草地等生境下的大鸨东方亚种(O.t.dybowskii)产生明显负作用。本项目拟在陕西黄河湿地开展大鸨越冬生态及受胁现状研究,旨在①通过长期监测揭示越冬大鸨的迁徙规律及种群数量;②利用无线电跟踪技术遥测大鸨位置明确其栖息地生境特征及领域大小;③收集粪便确定大鸨越冬期的食性及化学组成;④通过系统观察探明其各类行为的内在发生规律;⑤分析影响大鸨种群生存的濒危因素。本研究成果有望阐明大鸨越冬生态适应机制,为保护与恢复大鸨野生种群以及制定相关保护对策提供思路和科学依据。

结论摘要:

本课题对陕西大鸨O. t. dybowskii的越冬生态进行了深入研究与调查,内容包括(1)2011~2014年,在陕西黄河湿地进行大鸨越冬种群调查,发现在黄河、渭河和洛河交汇处大鸨越冬数量较多,表明陕西省黄河湿地已成为我国大鸨重要的越冬地。(2)为评估陕西黄河湿地大鸨越冬期营养状况,收集大鸨新鲜粪便并利用Kjeltec 2300自动凯氏定氮仪、SX-4-10型马弗炉、L-890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粪便中的蛋白质、灰分和氨基酸含量等做了测定。粪便粗蛋白、粗灰分含量分别为40.25%、19.81%。粪便中Glu含量最高,占0.55%,His含量最低,占0.10%。豆苗、豆瓣、麦苗、麦粒、玉米、杂物的干物质比重在粪便中分别占0.47%、4.05%、84.80%、6.75%、2.86%、1.07%。结果表明,麦苗是粪便干物质的主要成分,但相对大鸨越冬食性而言麦苗粗蛋白含量偏低。粪便中Glu、Gly、Asp、Ala含量较大,在提高大鸨对食物选择方面起到一定作用。(3)利用因子分析等方法从大鸨越冬地生境中提取出五个主因子,即食物质量因子、持续性干扰因子、食物丰度因子、偶发性干扰因子、隐蔽条件因子。植物平均高度、植物最高高度、植物密度等食物因子为影响大鸨生境选择的最重要因素。鼓励农民种植小麦等大鸨食物,增加越冬期保护区内大鸨食物量,改变传统牧牛、羊散养方式,加强宣传是保护本区内大鸨生境的重要途径。(4)日行为时间分配中,静立行为所占比例最大,为32.75%,其次为取食27.55%、游走16.69%;观察、趴卧比例较少,分别为8.45%和7.49%;空中运动、展翅、打斗、追逐和打蓬等行为所占比例最少。对不同天气状况下大鸨的越冬行为分析表明,不同天气条件对大鸨越冬行为有显著影响,取食、游走、趴卧以及静立行为在不同天气下呈现极显著差异。(5)通过原子荧光形态分析仪、DMA-80测汞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大鸨羽毛及粪便中9种重金属进行测定,表明此种方法简便可靠高效精确。可用于生物体内痕量元素的长期跟踪调查,对于保护大鸨生存环境状况,改善大鸨正常生长、繁殖、发育有参考价值。(6)实地调查表明当地人对大鸨的认识和关注程度不高,人为干扰、基建、过牧和毒饵是影响大鸨生存的主要因素。在未来的保护行动中,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保护意识。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21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21 著作 1
吴逸群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