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和DNA序列分析等分子技术对我国西部核桃天然群体、半野生群体和栽培种进行遗传学分析,了解群体的遗传结构,确定有效群体的大小和最大变异类群,比较群体间遗传变化,确定基因流向和分化方向,克隆和分析群体特异性DNA位点(genetic controls),从基因上探索群体演变和分化机制。这一工作的开展为深入了解和有效保护我国西部核桃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核桃定向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利用简单重复序列(SSR)分子标记对分布在我国西南的八个野生核桃居群(Juglans sp.)遗传多态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其中云南丽江、四川冕宁、木里和攀枝花盐边为铁核桃居群(Juglans sigillata Dode),云南迪庆三家村、四川黑水、河南栾川和山西汾阳为核桃居群(Juglans regia Linn)。8对SSR引物共检测到71条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8.88条。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8个核桃居群的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18;云南分布的核桃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其中,丽江铁核桃居群和云南迪庆三家村核桃居群的期望杂合度为分别0.639和0.603。然而,居群间遗传分化(FstT=0.196)显示在8个SSR位点,居群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多样性亚分化。人为干扰造成的生境片断化限制了居群间的基因流(Nm=1.02),生境多样化是形成居群间较高遗传分化的重要原因;另外,核桃与铁核桃在分类学上分属两个种,但UPGMA聚类结果显示,核桃居群(SJC)与四个铁核桃居群聚为一类,而其他三个核桃居群聚为另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