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以来,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东部气候在年代际尺度上经历了三次主要转型: 分别发生在20年代和70年代中后期的二次从相对冷期向暖期的转变,和发生在50年代早期的一次从暖期向冷期的转变。至今科学界对这些转型事件的形成机制所知甚少, 也不清楚中国年代际气候变化是自然因子还是人类活动影响所致。 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IPCC2007)对人类活动在气候变化中所起重要作用的肯定和强调,本项目集中研究近百年来中国区域人为活动导致的大气成分(长生命周期温室气体、对流层臭氧和气溶胶)变化对中国年代际气候变化的影响。项目以发生在1970年代中后期的、导致"南涝北旱"气候异常的那次气候转型为重点,利用国内外多个大气环流模式研究温室气体和气溶胶在我国气候转型中所起的作用。 研究发现(1)中国区域气溶胶对温度的影响只比温室气体量级略小,考虑气溶胶后能模拟出中国东部温度变化格局;(2) 气溶胶对降雨的影响远大于温室气体;(3)在环流方面,利用观测海温的多模式敏感性试验表明海温变化导致夏季风减弱,但区分海温人为变化和自然振荡还需更多研究。
英文主题词Decadal climate chang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Greenhouse gases; Aerosols; Numerical mode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