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接双星的形成和演化是天体物理学中一项重要但又未解决的难题。相接双星可以作为距离指示器,在研究银河系结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相接双星可能是一些重要天体的前身星,例如对星团和星系的研究非常重要的蓝离散星以及可能会产生行星系统的λ Boo型星,因此,我们将对相接双星的形成和并合进行研究。我们将建立疏散星团中的相接双星样本,确定非常年轻的疏散星团中是否存在相接双星,从而限制相接双星的形成机制是否是主序前相接。利用大样本恒星演化理论,研究相接双星的形成,并与观测的相接双星样本进行比较分析,确定相接双星形成中自由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以及相接双星寿命与主星质量的关系。利用大样本恒星演化理论,研究相接双星的并合和并合形成天体的性质,并与相接双星并合产生的候选体(蓝离散星、FK Com型星和λ Boo型星)的观测性质进行比较,确定相接双星与这些重要天体的演化联系以及相接双星对这些天体形成的贡献。
binary evolution;contact binary;open cluster;globular cluster;
分离双星通道是相接双星最主要的形成通道。我们利用大样本恒星演化详细研究了这一通道,发现在分离双星通道中前身星足以产生观测的相接双星,从而解决了该形成通道前身星不足这一问题。另外,通过与Keple卫星的观测结果对比,发现分离双星通道可以很好地解释Keple卫星的观测结果以及年轻相接双星的存在。 观测相接双星的周期分布在0.2天附近存在截止。我们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发现小质量的双星在经历物质转移的时候是动力学不稳定的,这就导致双星系统迅速并合而不会形成相接双星,从而造成相接双星的周期截止,从而解释了这一观测现象。 VFTS 102是目前发现旋转最快的O型星。我们提出了VFTS 102的双星并合机制,即双星演化形成相接双星,然后并合形成一颗快速自转的单星。我们利用恒星演化程序得到了这种形成通道中,VFTS 102的前身星参数空间。另外,利用大样本恒星演化理论,得到了这种通道对VFTS 102这类天体贡献的比例。 球状星团一直被认为是简单星族的最好例子,但最近的哈勃望远镜给出的结果表明球状星团中存在多个星族。我们在考虑了相接双星并合、双星稳定物质转移和非稳定并合等相互作用后,给出了与多星族观测相符的赫罗图和化学丰度分布图(Na-O反相关),从而给出了球状星团多星族一种新的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