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材线虫病是林木头号病害,目前对该病害的致病机理还不十分清楚。松材线虫体表外有一层很厚的角质层,这层角质层的作用以前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但这层角质层和松材线虫的致病性有密切的联系。因为这层角质层决定了携带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线虫的致萎毒性。本项目拟收集不同来源的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虫株,通过对不同线虫体壁物质和携带细菌的比较研究,了解不同线虫体表物质的厚度和成分,了解各种线虫体表携带细菌的种类,了解不同细菌的产毒特性和致萎能力等,为松材线虫病的致病机理提供依据。再通过研究不同线虫携带细菌的优势群体,研究线虫体表细菌的占位作用,研究细菌在野外和树体内的生存能力等,分析松材线虫体表细菌的演替规律,为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提供基础。
松材线虫病是林木最主要病害,可造成松林成片毁灭。该病害已经研究了一个多世纪,但目前对病害的发病机理还不十分清楚。在很长时间内松材线虫被认为是引起该病害的唯一病原,现在已经了解到,松材线虫病体表携带的细菌是导致松树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对于不同地区松材线虫携带细菌的种类,不同细菌的致病性以及线虫如何携带细菌等问题还不十分清楚。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了解到松材线虫体表有一层很厚的物质,这层物质以多糖为主,在这层物质内潜藏了很多细菌。发现不同地区的松材线虫虫株携带细菌的种类有所不同,中国江苏虫株携带的优势细菌为荧光假单胞菌(Psrudomonas fluorescens);日本虫株携带的优势细菌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p.);美国虫株携带的优势细菌为分散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这些细菌的致病性也存在一定差异。研究发现不同地区的松材线虫体表细菌存在演替现象。这一观点的提出,为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