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的杂交及杂交后代对病害流行的影响
  • 项目名称: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的杂交及杂交后代对病害流行的影响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1170600
  • 申请代码:C1609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韩正敏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松萎蔫病是林木最主要病害之一,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是该病害的病原。和松材线虫同处一属的拟松材线虫(B. mucronats),以前被认为是非致病或致病性很弱的,且在分布上要比松材线虫广泛的多。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一直被认为是两个独立的种,但对二者能否杂交一直存在争议。不少学者已发现二者能够杂交,一些迹象也显示自然界有其杂交后代存在,在我们的前期工作中也发现多数虫株之间是可以杂交的并能够多代繁殖。如果二者能够杂交,就可以在很多方面改变我们对松萎蔫病的看法。不仅在分类上,且在病害的流行规律,病害的检疫和防治等方面都需要重新定位和思考。本项目拟在广泛收集虫株的基础上,研究不同虫株间的杂交可能性,研究杂交后代的变异和分子检测方法,研究杂交后代在林间的繁殖、扩展、致病性及对病害流行的影响。研究结果对松萎蔫病流行规律探讨,对病害检疫和防治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结论摘要:

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能否杂交,关系到线虫的分类,关系到病害的检疫和防治,项目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研究。试管内杂交研究证明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之间能够杂交和回交,并能产生有繁殖能力的杂交后代,尤其回交后代的繁殖能力很强。其杂交后代在形态、分子和致病性方面都有一定的变异。形态和分子遗传的变异趋向于拟松材线虫;致病性的变异趋向于松材线虫。项目开发出了能同时识别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和杂交种的分子鉴别方法。利用这一方法研究了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在木段内的杂交和检测林间杂交种的存在。项目研究结果为松材线虫病的检疫和病害疫区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其分子鉴别方法为病害疫区的确定和病害的检疫提供了基础。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8
  • 1
  • 0
  • 0
  • 0
相关项目
韩正敏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