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长日照促进小麦开花过程中的早期反应基因的鉴定
  • 项目名称:长日照促进小麦开花过程中的早期反应基因的鉴定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1070253
  • 申请代码:C020408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安海龙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长日照可以促进小麦开花,这一性状主要由PHOTOPERIOD1(PPD1)基因控制。PPD1基因突变导致小麦开花时间提前,是对干热气候的一种适应。对模式材料拟南芥和水稻的研究表明,该性状受多个遗传位点控制,因此在小麦中应该存在PPD1之外的其它调控基因。短日照生长的小麦转移至长日照生长时,通过对其转录组的高通量测序,配合基因芯片分析,可以鉴定出一批差异表达的早期反应基因。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 L.)和小麦、大麦接近,为二倍体,基因组已测序,易转化,是极好的小麦功能基因验证平台。通过在短柄草中过表达小麦候选基因,可以鉴定出一批影响开花时间的功能基因。此外通过寻找小麦差异表达基因在短柄草中的同源基因,分析其表达特性、做过表达分析和基因沉默分析,可以揭示其与开花时间的关系,为小麦方面的研究提供进一步的证据。

结论摘要:

小麦是一种适应性很好的粮食作物,能够通过VERNALIZATION1(VRN1)、VERNALIZATION2(VRN2)和VERNALIZATION3(VRN3)等基因控制的春化作用途径和PHOTOPERIOD1(PPD1)基因控制的光周期途径,适应各种生长环境、确保开花结实成功。光周期途径中,PPD1基因在长日照条件下能够促进小麦的开花。从小麦感知长日照信号,到发生成花转变,应该涉及较多的基因,目前知道的比较清楚的仅PPD1。本项目使用光周期敏感的小麦材料红卷芒,短日照下生长然后移至长日照,分别在转移后24小时和72小时采样,进行了芯片、表达谱和小RNA高通量测序分析,希望能够获得早期反应基因的信息。芯片分析中99个基因在24小时时有显著差异,129个基因在72小时时有显著差异;表达谱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367个基因在24小时时有显著差异,726个基因在72小时时有显著差异;比较芯片和表达谱分析结果,仅10个基因在72小时时同时存在差异且表达趋势一致。对样品中的小RNA的高通量测序结果揭示了31个miRNA基因差异显著,预测了这些基因的可能的靶基因,没有发现候选靶基因与芯片或表达谱交集的现象。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定量RT-PCR验证,约50%的基因能够获得证实。选择差异表达的miRNA基因在短柄草中进行超表达分析。目前miR156的超表达导致短柄草植株分蘖增加,节间缩短和开花延迟;这一表型与长日照时miR156表达受抑制的结果一致。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40 会议论文 2 获奖 2
安海龙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