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于居民出行,而居民出行时公共交通方式选择是未来城市规划交通路网、设置站点、选择车辆、设施等的关键,因此对于居民出行交通方式选择机理的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项目以心理学、博弈论和组织行为理论为基础,运用统计学结合传统城市交通调查方法,进行关键行为事件访谈、设计调查问卷,获得居民出行公共交通方式选择时所关心问题的相关数据信息,描述影响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多影响因素因子分析模型,得到公因子,进而确定底层指标;构造粗糙集模型,聚类分析公因子划分指标维度,把握居民出行特征;以居民出行效用最大化为目标,以既有公共交通状况为约束条件,构建居民出行选择决策指标体系,建立目标优化模型;运用协同理论和方法,分别建立公共交通与城市发展和公共交通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协同度计量模型,分析各种协调关系,为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和政策制定奠定基础。以北京市为例证明本研究的有效性。
Travel by Residents;Urban Public Traffic;Rough Set Approach;Collaborative Degree;PCA
居民在出行中对公共交通的选择不仅会影响到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同时也会影响到城市交通路网、站点、基础设施的管理以及未来的规划。本项目通过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分析,发现城市不同交通方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耦合关系,相互替代的同时,也在相互竞争;交通节点,特别是公共交通枢纽和交叉口等,对整个城市的交通运行效率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为了在交通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吸引并鼓励更多的居民采用公共交通出行,本项目重点研究了居民出行公共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和选择机理,发现除了之前所认为的个人属性、家庭属性、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等会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产生影响,居民对公共交通的服务感知,居民所生活的外部环境,以及来自居民亲朋好友的影响,甚至居民个人的责任感,价值观等因素,也都会影响到居民最终的出行决策。通过居民出行行为意向的结构方程模型,对众多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得到了影响最终决策的因果关系图,发现这些影响因素并不是直接影响最终的出行决策的,因素之间实际上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直接影响居民出行决策主要还是居民个人的心理因素以及出行特征等,而其个人属性、家庭属性,甚至城市的交通政策等均为外部影响因素,是通过影响居民不同的心理因素而间接影响居民的出行决策的。为了让项目的结论具有实际操作和借鉴的意义,本项目进一步研究了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经济的协同关系,为城市公共交通的规划和政策的制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