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较系统研究了埃达克质岩的构造背景、成因和岩石组合的多样性及相关的铜金成矿作用: (1)确证岛弧带(天山、羌塘北部)俯冲板片熔体-地幔相互作用形成的岩石组合和碰撞活动造山带(青藏中北部)下地壳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岩的存在;(2)提出:a)碰撞造山带俯冲下地壳熔融形成埃达克质岩的新模式;b)造山带(大别山)垮塌期间下地壳熔融与拆沉;c)板内伸展环境(扬子地块东)中埃达克质岩的成因同地壳增厚与拆沉、软流圈上涌及壳幔相互作用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d)"熔体-地幔作用"对埃达克质岩的铜金矿化有利. 2. 在华南及邻区厘定了一些重要的晚二叠世-白垩纪A型或碱性侵入岩,并论述了一些地区新元古代(~844Ma、~780 Ma)A型或碱性侵入岩的成因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地壳生长的关系. 3. 共发表SCI论文49篇(第1作者22篇,国际12篇),SCI他引813次(第1作者他引408次).
Volcanic rocks;Cenozoic;dynamics;uplift of plateau;Tibet
本项目通过对羌塘及其相关地区岩浆岩的研究,取得了如下的重要进展(1)初步建立了羌塘中部始新世-渐新世(47-30 Ma)火山岩的年代学格架, 始新世(47-36 Ma)火山岩为埃达克质岩,主要出现在走构油茶错、纳丁错、黑虎岭、乱青山、跃进拉、多格错仁、乌兰乌兰湖、枕头崖等地,渐新世(~ 30 Ma)火山岩主要为钾质-超钾质的碱性火山岩,出现在鱼鳞山、巴毛穷中、戈木茶卡等地;(2)揭示羌塘中部始新世(47-36 Ma)埃达克质火山岩主要为俯冲或增厚榴辉岩质下地壳熔融形成,高原中部羌塘地块地壳增厚、东西伸展、隆升开始于始新世(47-38 Ma),与大陆俯冲有关;(3)发现了青藏中北部第四纪(2.3-1.5 Ma)地壳熔融的岩浆岩,揭示了高原地壳15-50 km深处低速高导层与地壳部分熔融有关,提出部分熔融弱化的地壳流动导致向北、向东扩展的高原生长模型;(4)厘定了藏北可可西里地区晚三叠世英安岩-高镁安山岩组合,其中向北俯冲的板片沉积物熔融以及熔体-地幔作用导致了上述组合的形成,提出晚三叠世双向俯冲可能关闭了松潘-甘孜洋盆;(5)揭示了拉萨地块南部晚白垩世-渐新世(90-30 Ma)大洋俯冲向大陆碰撞、俯冲的转变过程,晚白垩世(90-70 Ma)大洋俯冲阶段,发生了明显新生地壳生长和铜金成矿作用,在古新世-渐新世(62-30 Ma)大陆碰撞、板片断离和大陆俯冲期间,伴随有铜钼或钼成矿作用;(6)厘定了西准噶尔晚石炭世(320–300 Ma)与洋脊俯冲作相关的典型岩浆岩组合——埃达克岩–高镁闪长岩、I-A型花岗岩、赞岐岩型岩脉和MORB–OIB型玄武岩组合,对揭示该区地壳生长、铜金成矿作用以及识别其他地区的洋脊俯冲作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发表论文23篇(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19篇),其中国际SCI论文20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论文3篇,培养18名博士后和博士、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