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从事光电材料和太阳电池研究。首先提出了结构功能区和堆积致密因子的设计概念,获得同行肯定,合成了导电性能为报道最优的p型透明导体和光电氧化物新材料;首先提出了制备多元复杂体系化学设计的新思路,实现了铜铟镓硒薄膜和p型透明导电体的低温快速制备,可用于“未来规模生产”;发明了透明导电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新方法,宽光谱透光和迁移率远优ITO薄膜,并首次集成于铜铟镓硒等薄膜电池;发明了低成本铜铟镓硒和铜锌锡硫电池的非真空液相涂敷技术,铜铟镓硒电池集成取得突破,国内领先, 产业化工作进行中。 近5年在JACS、Adv.Mater.(3篇)、Adv.Funct.Mater.、Energy Environ.Sci.等发表论文98篇,他引568次,入选most cited论文和hot论文,并获Nature子刊专文评述。申请专利68项,国外18项。邀请报告18次,国际8次。承担973、863、自然科学基金项。
photoelectric material;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intermediate band;film sol ar cell;CIGS solar cell
聚焦太阳能高效利用,开发原创关键材料,尤其提高可见光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实施后,发表包括Science等SCI论文104篇,申请专利36项(其中20项获得中国授权、3项获得国外授权),培养博士生8名、硕士生6名。(1)通过低温水热法制备出一类新型的具有窄带隙的高温多铁材料KBiFe2O5,并对其光伏响应进行了研究;样品表现出明显的光伏响应,光生电流为15mA/cm2,光生电压高达8.8 V,可以和BiFeO3光电响应结果媲美。(2)发现在黄铜矿结构电池材料CuInS2和CuGaS2中合理地进行Sn在In/Ga位的掺杂成功地在禁带中间引入半充满的中间能带,实现了覆盖大部分太阳能光谱的响应。将具有不同结构的Zn-S和Zr-S的堆积基元形成Ba6Zn6ZrS14,该材料有着显著的中间带特性;将CuS-和SnS-基的堆积基元合成了Na4Cu32Sn12S48?4H2O及K11Cu32Sn12S48,表现出了明显可见吸收光的双带吸收特性。(3)通过铝或氢等离子还原,制备出黑色二氧化钛,研究显示黑钛具有良好的光电响应;得到的黑钛具有独特的核(晶体)-壳(非晶)结构(TiO2@TiO2-x)。在非晶层中掺杂S元素后,黑钛的可见光利用性能大幅提升。黑色SrTiO3的可见光利用能力和电化学活性得到提高。(4)获得低缺陷、层数可控的石墨烯薄膜,可应用于薄膜电池(CdTe, CIGS),其中碲化镉电池效率达12.1%。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氮掺杂有序介孔少层碳材料,其碳的sp2杂化程度高达98%,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Science 2015, 350 (6267), 1508-1512)杂志上。(5)开发一种新型的银基可见光响应的催化剂?氰胺银(Ag2NCN),发现其是直接带隙n型半导体。首次成功合成了正交相Bi2O2S,将该材料应用到光电器件中。纳米片状CuInS2二级结构薄膜,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电池,获得转换效率为4.8 %的电池器件。通过旋涂法制备六方相的ZnIn2S4纳米晶薄膜,具有可见光相应。(6)目前已建立了30×30 cm2大面积CIGS电池组件完整的中试示范线,组件效率达到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