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黄海北部晚第四纪沉积格局及物源控制
  • 项目名称:黄海北部晚第四纪沉积格局及物源控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40976036
  • 申请代码:D06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李军
  • 负责人职称:研究员
  • 依托单位: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利用获得的浅地层剖面资料和钻孔样品,针对相对封闭的黄海北部海域晚第四纪期间沉积格局变化及其与海平面上升、物源供应变化关系等科学问题,进行浅地层剖面解释,在浅钻沉积物的结构构造、粒度、地球化学组成、重矿物组成、单矿物地球化学、沉积年龄等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合适的示踪标记,采用综合的定量化物源分析方法,分析其物质端元组成及其相对贡献;分析晚第四纪期间沉积格局演变特征,分析沉积体系的形成与区域古环境演化及海平面上升的关系,寻找中晚全新世黄海暖流在北黄海沉积过程的"印记",重建研究区古环流体系和演化。关注河流沉积物从上游至下游不同区段的组成差异,探讨河流"成熟度"对其携带入海物质的影响。本项目将黄海北部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分析对比泥质与砂质沉积体形成机制、物质来源的差异,强调物源对陆架海(陆间海)沉积作用的影响,丰富我国陆架海沉积作用的研究内容。

结论摘要:

通过浅地层剖面解释、地质浅钻等资料,开展了粒度、重矿物、粘土矿物、地球化学组成、孢粉分析、AMS14C测年等测试,对黄海北部晚第四纪期间的沉积特征、沉积物组成、物源等有了进一步认识,尤其是对北黄海潮流砂脊沉积特征有了最新的认识。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黄海北部海域在晚第四纪期间,经历了多次的海平面变化过程,形成了以河口湾沉积、三角洲沉积、潮流砂脊和陆架泥质沉积等多种复杂的沉积体系。沉积物物源丰富,在低海平面时期以砂质沉积的低水位沉积体系,其物源主要来自附近的小型河流输入;在高海面时间,形成了以泥质沉积为主的高水位沉积体系,其物源主要由黄河等河流的细颗粒物质为主。(2)在北黄海,以砂质沉积为主,自氧同位素5期以来,共经历了三角洲-河口-潮流砂脊三个不同的沉积环境,经历了两次海进海退过程;(3)山东半岛东侧的泥质“楔形体”是最近一次高海平面之后形成的(约7000a左右),物质主要来自黄河,以粉砂质组分为主,是山东半岛沿岸流-黄海暖流形成的锋面控制而形成的;(4)山东半岛东部泥质沉积与砂质沉积具有明显的物源不一致现象,由元素地球化学、粘土矿物和重矿物资料显示,泥质沉积主要来自黄河,而砂质组分则主要是低海面时的滨岸砂;有证据显示,东部物质主要来自朝鲜半岛;(5)利用黄海中北部YSC-1和YSC-4孔粒度、元素地球化学、粘土矿物、C-N同位素和AMS14C测年等资料,认为黄海暖流形成于6.4ka左右,之前主要为海进或过渡沉积为主,之后为海洋泥质沉积为主。(6)西潮流湾潮流砂脊的形成是高海面以后、现代环流体系形成之后才开始形成的,其以生长型为主,具有明显的不对称形态,其上有沙波形成,物质组成上以砂质组分为主,内部结构较简单,活动性较强。(7)总结了中国东部海域细颗粒沉积物沉积速率(百年尺度)分布特征,提出了物源控制的新认识,并将东部海域泥质沉积进行了物源划分。本项目将黄海北部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分析对比泥质与砂质沉积体形成机制、物质来源的差异,强调物源对陆架海(陆间海)沉积作用的影响,丰富我国陆架海沉积作用的研究内容。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41
  • 0
  • 0
  • 0
  • 0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李军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