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成果数据库 > 期刊 > 期刊详情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学及炎性反应与临床表现的观察
  • 期刊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7,4(3):99-104
  • 时间:0
  • 分类:Q513.5[生物学—生物化学] S965[农业科学—水产养殖;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 作者机构:[1]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100034
  •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500519];首都发展基金重大课题资助项目[200-1002];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资助项目[D0905004040131].
  • 相关项目: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内皮脂酶相关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

目的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学变化,炎性反应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选择9例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通过经颅多普勒程声检测。示4例患者有栓子脱落,6例无栓子脱落。对患者均行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一部分行常规HE染色,观察常规形态学改变;另一部分做免疫组化染色,观寮CD3,CD45RO,CD20,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血管、不同程序的炎性细胞浸润程序与与栓子脱落的关系。结果①光镜下结果显示,在斑块的肩部和纤维帽内可见一些新生小血管,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及平滑肌细胞减少,炎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新生小血管周围,血管增生越明显,浸润的炎性细胞越多,平滑肌细胞减少越明显,②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浸润的炎性细胞为CD3和CD45RO染色阳性的T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新生小血管周围;α-SMA在斑块纤维帽内的表达呈不均匀性;部分区域没有表达,PCNA染色呈阳性,证实细胞增殖处于活跃期,③有栓子脱落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更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以T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反应对斑块的不稳定性起重要作用。

同期刊论文项目
同项目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