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于2008年12月至2009年10月按季度对大通湖水质及软体动物资源监测,并通过纵向比较,探讨了集约化养殖对大通湖水域环境及软体动物群落的影响,以期为其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大通湖水质全年呈碱性(8.62士0.07),具有较高的还原性[(-88.40-4-9.10)my],属富营养水体。软体动物共计5科15种,梨形环棱螺(Bellamyapurificata)、河蚬(Corbiculafluminea)和圆顶珠蚌(Uniodouglasiae)是主要优势种。软体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时间上呈现由春夏季到秋冬季逐渐升高的趋势,空间上整体呈现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减的趋势。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氧化还原电位、pH、溶氧、水深、电导率和水温与大通湖软体动物时空变化的关系最显著。与1960年相比,大通湖水体碱性显著增强(7.0—7.5VS8.4—8.8),电导率增加了9倍(0.25—0.27VS2.17—2.56mS/cm),环境类型由氧化垂!转变为还原型。湖区喜好水草(白旋螺、光亮隔扁螺、萝b螺)与流水生境(德氏狭口螺、湖沼股蛤、橄榄蛏蚌)的物种消失,软体动物优势种群呈现由双壳类向腹足类演替的特征。生境破坏和过度捕捞是大通湖软体动物资源面临的最大威胁,也是湖区渔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