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成果数据库 > 期刊 > 期刊详情页
河南淅川沟湾遗址农业发展方式和先民食物结构变化
  • ISSN号:0023-074X
  • 期刊名称:科学通报
  • 时间:0
  • 页码:589-595
  • 语言:中文
  • 分类:N[自然科学总论]
  • 作者机构:[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北京100049, [2]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郑州450001, [3]中国科学院人类演化与科技考古实验室,北京100044, [4]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郑州450003
  • 相关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编号:KJCX3-SYW-N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702003)、南水北调文物保护项目(编号:A-07015)、中国科学院与郑州大学合作研究项目、中国科学院和德国马普伙伴小组项目和中国科学院规划战略局项目资助;致谢感谢取样期间郑州大学研究生曹艳朋、郑万泉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赵卓给予的帮助.
  • 相关项目:山东后李文化时期人和动物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中文摘要:

尽管已有不少对稻粟混作分布的研究,但稻粟农业在先民生活方式中的地位及其演变过程却一直缺乏相应的判别和认识.为此,对出土于河南淅川沟湾遗址的人骨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在揭示先民食物结构的基础上,探索先民的生活方式、稻粟农业的发展过程及其与气候的关系.研究指出,史前黄河中游考古文化区的传统生产经济模式——粟作农业在沟湾遗址先民生活方式中并不占据主要地位.稻作农业和粟作农业对先民食物贡献基本相当.不同时期先民骨中δ^13C值和δ^15N值的对比清晰地反映,仰韶文化一期,先民较多从事农业与采集业;仰韶文化二期,粟作农业、家畜的饲养以及渔猎活动加强;仰韶文化三期,稻粟农业及家畜的饲养较为稳定;到屈家岭文化时期,稻粟混作进一步发展.另外,仰韶文化阶段的稻作农业在适宜气候的允许下因南北文化的交流而北传.屈家岭文化阶段,该地区稻作农业受到了气候变冷的影响.

同期刊论文项目
同项目期刊论文
期刊信息
  • 《科学通报》
  • 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编:周光召
  • 地址: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 邮编:100717
  • 邮箱:csb@scichina.org
  • 电话:010-64036120 64012686
  • 国际标准刊号:ISSN:0023-074X
  • 国内统一刊号:ISSN:11-1784/N
  • 邮发代号:80-213
  • 获奖情况:
  • 首届国家期刊奖,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 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 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美国数学评论(网络版),美国工程索引,日本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
  • 被引量:81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