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食管癌相关基因2在肿瘤形成、转移、治疗中的作用及最小功能结构域的鉴定
  • 项目名称:食管癌相关基因2在肿瘤形成、转移、治疗中的作用及最小功能结构域的鉴定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81071625
  • 申请代码:H16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成晓龙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食管癌相关基因2(ECRG2)是从河南食管鳞癌高癌家族中克隆的一条新抑癌基因。细胞水平研究发现ECRG2基因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发生,并通过p53、BubR1参与中心体复制及纺锤体检测点功能,与肿瘤细胞染色体稳定性密切相关;被分泌到细胞外后可通过uPA/uPAR/β1 intergrin/Src/MAPK通路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迁移。但是关于动物水平ECRG2 基因在肿瘤形成、转移、治疗中的作用及发挥作用的最小功能结构域尚不清楚。本课题拟利用裸鼠ex vivo 模型和SCID肿瘤转移小鼠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活细胞动态监控、FISH等技术,深入研究ECRG2基因在动物水平对肿瘤形成、转移及治疗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否与肿瘤细胞中心体复制、纺锤体检测点功能、染色体不稳定性、细胞凋亡等相关,并鉴定ECRG2基因发挥生物学作用的最小功能结构域,为ECRG2基因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结论摘要:

ECRG2基因是从我国食管鳞癌家族中克隆的新抑癌基因,具有源头创新性。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071625)资助,申请人通过对ECRG2不同缺失突变体在肿瘤形成、治疗及转移中的作用分析,发现了ECRG2缺失突变体(20-85)基因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但却丧失了抑制细胞侵袭迁移的能力。动物实验表明ECRG2缺失突变体(20-85)生长、转移,并可减小已有肿瘤,可能为ECRG2基因发挥生物学功能的最小结构域。该突变体丧失调控p53/p21通路能力而无法抑制中心体过度复制;但是,ECRG2缺失突变体(20-85)可增强BubR1表达进而影响纺锤体检测点功能,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本项目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071625)— “食管癌相关基因2 在肿瘤形成、转移、治疗中的作用及最小功能结构域的鉴定”,对新抑癌基因ECRG2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实现了计划任务书中的研究目标,相关成果正在Cancer Letters审稿中;受Atlas of Genetics and Cytogenetics in Oncology and Haematology组织邀请,将ECRG2基因信息收录入database。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9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成晓龙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