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东部一些典型碰撞造山带不同的是发育于欧亚与印度板块结合部位的滇西三叠纪火山岩带的岩浆作用时间距离碰撞峰期时间的间隔<60 Ma, 时序上能归属造山旋回中碰撞后岩浆作用产物。目前的研究表明碰撞后岩浆多富铝或铝饱和,而较少发育富Mg岩浆。但最近申请人在澜沧江南段三叠纪火山岩带的初步研究中发现该火山岩带内发育有多见于活动火山弧、在国内更鲜有报道的高Al和高Mg玄武-安山质岩石共存组合。为此本项目拟针对澜沧江南段共存高Al和高Mg玄武-安山质岩石开展系统的岩石(相)学、岩石/矿物化学、精细年代学、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以确立高Al和高Mg岩石的精细时空结构,阐明共存高Al和高Mg岩石的源区属性及其内在联系,示踪其岩石成因与构造背景,探索两类岩石共存的深部动力学条件与机制,以更好地理解典型碰撞后岩浆作用的壳-幔相互作用机制和约束三江古特提斯域岩石圈组成及构造演化历程。
与中国东部一些典型碰撞造山带不同的是发育于欧亚与印度板块结合部位的滇西三叠纪火山岩带的岩浆作用时间距离碰撞峰期时间的间隔<60 Ma, 时序上能归属造山旋回中碰撞后岩浆作用产物。目前的研究表明碰撞后岩浆多富铝或铝饱和,而较少发育富Mg岩浆。但最近申请人在澜沧江南段三叠纪火山岩带的初步研究中发现该火山岩带内发育有多见于活动火山弧、在国内更鲜有报道的高Al和高Mg玄武-安山质岩石共存组合。为此本项目拟针对澜沧江南段共存高Al和高Mg玄武-安山质岩石开展系统的岩石(相)学、岩石/矿物化学、精细年代学、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以确立高Al和高Mg岩石的精细时空结构,阐明共存高Al和高Mg岩石的源区属性及其内在联系,示踪其岩石成因与构造背景,探索两类岩石共存的深部动力学条件与机制,以更好地理解典型碰撞后岩浆作用的壳-幔相互作用机制和约束三江古特提斯域岩石圈组成及构造演化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