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氨酸激酶家族与肿瘤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并已作为单克隆抗体治疗的有效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RON异型性表达是大肠上皮细胞恶性转化及大肠癌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有可能作为肿瘤生物治疗的靶点。我们拟在初步证明RONΔ160变异体有较强的促大肠上皮细胞转化和致癌效应、已获得具有中和作用的RONΔ160单克隆抗体前提下,深入研究该单克隆抗体对MSP诱导的RONΔ160、其它RON变异体和RON野生型大肠癌细胞生长、增殖、侵袭和迁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确定该单抗对RONΔ160、其它RON变异体和野生型RON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和相关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采用荷大肠癌裸鼠模型验证RONΔ160单克隆抗体体内抗大肠癌的有效性及其主要作用机制,以期达到基本阐明RONΔ160单克隆抗体体内外抗大肠癌作用及其机制的目的,并为进一步研发靶向治疗大肠癌的RON单克隆抗体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ON;colon cancer;tumor xenograft model;targeted therapy
背景RON受体酪氨酸激酶的过表达造成上皮细胞转化、肿瘤进一步恶化和产生药物耐受性。RON也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靶向干预治疗分子。RON也可能同时参与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导致肿瘤浸润转移。方向本研究明确了小鼠单克隆抗体Zt/f2在实验性肿瘤治疗中的生化特性和抑制活性,并初步探讨了RON在MDCK细胞EMT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重要结果① Zt/f2是一种对人类RON和致瘤变异体比如RON160 (ED(50) = 2.3 nmol/L)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的小鼠IgG2a单克隆抗体。受体结合研究表明,Zt/f2作用于RONβ-链胞外序列中的外显子11编码的49个氨基酸序列表位。这个序列在调节RON的成熟和磷酸化中起关键作用。Zt/f2不和其配体巨噬细胞刺激蛋白竞争与RON的结合;然而,Zt/f2能有效减少RON的表达从而减弱下游信号的激活。这些生化特性提供了在动物模型中使用Zt/f2抑制肿瘤生长的细胞基础。Balb/c小鼠经Zt/f2重复给药,由表达致瘤蛋白RON160的NIH-3T3细胞引起的肿瘤生长被部分抑制。结肠癌细胞在裸鼠中介导的肿瘤生长也在Zt/f2的作用下减缓了。在这两组研究中,通过肿瘤体积的测量得出约50%的肿瘤生长被抑制。此外,在体内HT-29细胞介导的肿瘤生长中,Zt/f2与5-氟尿嘧啶的联合作用表现出约80%的抑制效果。 ②巨噬细胞刺激蛋白(MSP)刺激后,经MDCK细胞转染RON-cDNA而得的RE7细胞逐个分散。由MDCK细胞转染wt-RON来源的RE7细胞与MDCK细胞相比,不表达E-cadherin而表达vimentin及Snail表达增加。RE7细胞经MSP刺激后为细胞迁移能力增加(69%的滑痕区域被覆盖)及Erk1/2活性增加和GSK-3β活性下降。上述现象可以被MAPK/ERK激酶特异的化学抑制剂PD98059 (50 μM)抑制。科学意义Zt/f2是一个潜在的治疗性单克隆抗体,它能够抑制RON介导的结肠癌细胞致瘤性。这种Zt/f2在体内的抑制效果与5-氟尿嘧啶的联合作用代表了在未来结肠癌治疗中的一种新方法。RON可以通过Erk1/2途径介导MDCK细胞的EMT过程。同时,GSK-3β能通过这条通路调节Snail从而调控EMT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