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新型番荔枝有效成分衍生物FLZ脑内代谢特点的研究
  • 项目名称:新型番荔枝有效成分衍生物FLZ脑内代谢特点的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81072697
  • 申请代码:H3110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张金兰
  • 负责人职称: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FLZ为番荔枝酰胺衍生物,药效学显示具明显的抗帕金森氏病(PD)作用。对其药代特性研究发现,FLZ能够通过血脑屏障(BBB)进入大鼠脑内,而且在脑内的吸收和消除与血液中的同步,但是FLZ的脑内AUC与血中比值只有5%,说明FLZ进入大鼠脑内受到了限制。深入研究影响FLZ进入脑内的机制,阐明FLZ进入脑后的代谢特点,是关系FLZ成药性的重要问题。本课题在已开展的药代研究基础上,建立更灵敏的HPLC-MS/MS方法检测FLZ含量,同时分析FLZ在正常大鼠及在6-OHDA诱发PD模型大鼠脑内的代谢特点;采用在体脑内微透析技术及原代培养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的体外BBB模型,利用特异性抑制剂,研究已明确与PD病相关的,且人和大鼠BBB均高表达的ABC超家族转运蛋白P-gp和BCRP对FLZ通过BBB影响,深入分析影响FLZ透过BBB进入脑内的因素,阐明其脑内的代谢特点及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代谢异同。

结论摘要:

作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其脑内代谢特点,特别是在病理条件下的代谢特点对该药的成药性评价至关重要。本项目首先对FLZ在正常及6-羟基多巴胺诱发的帕金森氏病大鼠脑内分布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个准确、快速、灵敏的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HPLC-MS/MS)的方法,对大鼠脑组织和血浆中的FLZ浓度进行测定。能够满足大鼠脑组织和血浆中FLZ的测定要求。应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了正常大鼠,以及6-羟基多巴胺损伤黑质部位神经元,形成帕金森氏病(PD)大鼠。结果表明,FLZ静脉给予正常大鼠后,迅速透过血脑屏障,平均血脑屏障透过率为0.073(药物100%透过时,透过系数为1),且在所采集的7个区域分布无明显差异。FLZ在PD大鼠的脑组织各区域之间分布无明显差异。通过测定大鼠预先给予P-糖蛋白(P-gp)抑制剂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抑制剂后脑组织和血浆中FLZ浓度,结果表明,P-gp被抑制后,FLZ透过血脑屏障的程度大幅升高,而BCRP被抑制后,对FLZ透过血脑屏障无显著影响。由于FLZ的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于90%,因此采用微透析取样技术实时、连续地在大鼠脑组织和血中采样,研究游离FLZ在正常和PD大鼠脑内代谢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正常大鼠和PD大鼠静脉给予FLZ后,FLZ在正常组大鼠的血脑屏障透过率高于PD大鼠,但无显著性差异。成功分离并培养了正常和PD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CMECs),其中PD rCMECs的成功培养为首次,该细胞保留了在体PD大鼠脑内皮细胞损伤和紧密连接(TJs)破坏的病理学改变。利用上述原代细胞与C6细胞不同方式共培养,建立四种体外BBB模型,经过系统评价,该四种模型虽有所差异,但均稳定可靠,能较好模拟生理和PD病理BBB的在体状态,适用于药物体外BBB转运实验。利用该模型及多个研究发现,FLZ是P-gp的底物,而非BCRP的底物,P-gp介导的外排是FLZ在生理和PD病理状态下具有良好体外BBB透过性,却呈现极性转运特性的原因,也是影响FLZ跨BBB转运的主要因素。应用P-gp抑制剂可增加FLZ进入脑内的量。研究中同时发现,FLZ本身对6-OHDA损伤的BBB内皮细胞TJs有明显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和PD条件下P-gp表达量升高可能是在TJs开放的病理状态下FLZ入脑未见增加的主要原因。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张金兰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