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黄河三角洲天然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
  • 项目名称:黄河三角洲天然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0970499
  • 申请代码:C0306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马风云
  • 负责人职称:副教授
  • 依托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黄河角洲湿地是世界上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最具特色的湿地,然而由于近年来人口的急剧增加以及人们对湿地认识的片面性,导致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有些地方甚至遭到破坏,造成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降低,功能效益降低,稳定性下降,健康受损。本项目在黄河三角洲天然湿地区域内选择两个典型的地段,一个在受到严格保护、极少有人为干扰的国家级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区内,保护区内湿地生态系统主要是受到自然干扰;另一个选在与保护区相邻的人为活动较为频繁湿地区域内。选取一定数量的能够标征湿地生态系统的指标,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的方法,确定黄河三角洲自然湿地生态系统演替和退化过程的生态阈值;通过比较确定人为干扰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一套有效的、参数容易获取和测量的稳定性评价指标,用于评价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可在实践中对黄河三角洲天然湿地的管理提供有用的数据。

结论摘要: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目前世界上最年轻、最广阔、最具有特色的湿地,由于人们一系列的经济活动,对这片湿地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为了研究人为活动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稳定性的影响,本项目在黄河三角洲湿地区域选择国家级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和与保护区相邻的人为活动频繁的两个典型湿地区域,通过选取一定的植被和土壤指标进行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并运用相应的数学模型对黄河三角洲天然湿地在演替和退化过程中的生态阈值、人为干扰对湿地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黄河三角洲天然湿地稳定性评价体系。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天然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生态阈值可以用演替指数来表示,当演替指数小于0.11时,为光板地阶段;演替指数在0.11~0.30之间时,为碱蓬群落阶段;演替指数在0.31~0.50之间是,为碱蓬柽柳群落阶段;演替指数在0.51~0.64之间是,为柽柳群落;演替指数大于0.64是为白茅群落阶段。黄河三角洲湿地退化过程中的生态阈值表现为当生态退化指数大于0.70时,湿地退化为光板地阶段;生态退化指数在0.55~0.70之间时,湿地为退化碱蓬群落阶段;生态退化指数在0.42~0.54之间时,湿地为退化碱蓬柽柳群落阶段;生态退化指数在0.27~0.43之间时,湿地处于退化柽柳群落阶段;当生态退化指数小于0.27时,湿地处于退化白茅群落阶段。人为干扰降低了湿地各演替阶段建群种的重要值和各阶段群落的生物多样性,群落生物量下降,生产力衰退。人为干扰也使导致湿地土壤的物理结构变差,养分退化,土壤含盐量增加,从而降低了黄河三角洲天然湿地的稳定性。通过选取21个指标,以层次分析法为数学模型,用标准的方法构造出相应的判断矩阵,对黄河三角洲天然湿地综合稳定性评价,其稳定性指标的分级值为3.4132,属于稳定程度范围,与强稳定程度值有一定差距,表明仍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护和提高黄河三角洲天然湿地的稳定性。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8
  • 2
  • 0
  • 0
  • 0
相关项目
马风云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