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整合机制与能力研究
  • 项目名称: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整合机制与能力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70902005
  • 申请代码:G0210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梁正
  • 负责人职称:副研究员
  • 依托单位:清华大学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新一轮研发国际化导致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研发网络"(GRDN)的出现,类比于全球生产网络(GPN),GRDN具有业务/活动上的"集中化分散"和组织/结构上的"分层整合"特征。它可以定义为由本土研发机构,海外研发机构,外部研发服务商,研发合作伙伴等主体共同构成的,基于研发价值链分解基础上的跨界分工协作体系。这一网络有效运行的关键是作为"资源整合者"的研发中枢,和作为"被整合者"的研发节点之间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整合机制",而整合机制的作用发挥则依赖于相应的整合能力。本研究正是试图通过模型构建与案例实证研究,揭示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整合机制的运行机理,及其对于整合双方的能力诉求。在此基础上,以典型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网络为对象,考察全球研发网络与地方研发网络的"分层"整合机制;以本土企业全球研发网络构建尝试为案例,考察其可能遇到的"能力"与"机制"瓶颈,从而揭示GRDN延伸对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结论摘要:

项目针对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最新趋势、特别是“反向创新”等新现象,在借鉴前人提出“全球生产网络”概念范畴与分析框架基础上,结合跨国公司研发、全球价值链等相关理论、以及商业文献和典型企业研究,创新性地提出“全球研发网络”、“全球研发网络整合机制”、“全球研发网络整合能力”等一系列概念,构建了跨国公司全球研发体系一般架构、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知识)整合机制、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整合能力体系、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布局影响因素四个理论模型,并结合问卷调研与案例研究,对其进行了初步应用与验证;基于对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活动的持续跟踪,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个覆盖研发生命全周期的、相对完整的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模型,在问卷调研和案例研究基础上,应用该模型考察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网络体系布局、整合机制与相关驱动要素,并以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为例,从东道国而不是母国角度、市场驱动而不是技术驱动角度,识别出了不同于已有研究发现的三种新的跨国公司海外研发中心类型;基于公司访谈、问卷调研与专利数据库分析,对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专利战略与行为及其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对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在华专利战略、行为及创新绩效,中国(含外资)企业海外专利申请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本土企业研发国际化与知识产权战略进行了案例研究,得出众多不同于已有研究的新观点、新发现;针对跨国公司深度参与中国本土标准制定这一新现象,从标准作为跨国公司全球竞争与价值链整合重要工具这样一个新的视角出发,对跨国公司在华参与标准制定方式、渠道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借助国际合作契机,在问卷调研基础上,对跨国公司在华、在印研发投资战略、动因、模式与行为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跨国公司在华、在印研发网络整合模式并无显著差异,只是职能分工有所区别,填补了研发国际化文献中缺少发展中国家情况比较的空白;以华为、中兴为重点案例,展开了针对通信制造业本土企业创新战略与国际化成长道路、模式的比较研究,力图基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跨国公司视角,在中国企业创新赶超路径、国际化发展战略与全球创新资源整合模式方面提出新的理论观点与解释框架。研究对于丰富和发展已有创新理论、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理论,认识研发全球化未来走向及其对母国、东道国以及新兴跨国公司的含义,制定相关战略与政策均具有重要意义。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2
  • 1
  • 0
  • 0
  • 0
相关项目
梁正的项目